2018年2月27日戊戌年正月十二 学智随想-菲律宾的街头色彩
作为生长在北京的人,坐飞机横跨中国南海第一次到达彼岸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推行李走出机场航站楼(无论T1还是T2)大门时一定有两个器官会受到强烈刺激。一个是鼻子,一股大海加黄油芝士加若干混合味道,我称之为马尼拉味道;一个是眼睛,铺面而来黄绿红相间的浓重色彩,我称之为菲律宾色彩。
初到菲律宾之时,总感觉马尼拉到处都是颜色,楼房上、墙壁上、交通工具上乃至人身上,到处都是画的乱七八糟的画。初来乍到,看见、听见、闻见之处,都想拿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跟中国首都北京比较,满脑袋的都是这也不行,那也不如中国,一股子“北京大爷”的劲头,藐视曾经称臣未果的“小弟”-菲律宾。
菲律宾人身高较矮,肤色较黑,但还远到不了黑人的程度,总觉得很脏,而这种直观感觉使中国人乱给菲律宾人下定义,从称呼上为“小菲”及“小黑”,我真的不相信这是非洲兄弟给他们下的定义,也不会是同样肤色身高类似的东南亚人下的定义,更不会是那些纯种欧洲人,因为他们从历史上一直定义中国人是黄皮肤的猪,菲律宾人都不在定义范围内;由于港台剧在中国的传播,菲律宾人给中国人的基本印象是“菲佣”,而且全部都是“菲佣”。时至今日我只要一提起我在菲律宾工作学习,很多人还是跟我说“菲佣便宜不?”我过去哈哈一笑而过,现在呆的时间长了,我却对这部分无知的国人非常气愤,试想如果去美国或欧洲那些自诩为文明国家的人民问中国人“你们不是都有辫子吗?”各位是什么感受?因此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最好收起的基本成见和历史谬误,不了解的可以去了解,不知道的可以学习,但不要妄自菲薄,这是自轻自贱的表现,并非大国的文化自信。这也是学智作文的初衷。
由于肤色重,对明艳的颜色就十分喜欢。如非洲的黑人兄弟们喜欢把自己弄得明眸皓齿,眼睛特亮,开口一笑一嘴大白牙,要不晚上容易看不清楚他们。菲律宾的色彩基础在菲律宾国旗上体现非常明显,白色,黄色,红色,蓝色。这些颜色都与这块土地有关系,白色代表了圣洁,所以教堂基本外立面都是白色的,黄色代表金色阳光也代表了财富,红色也代表天色,菲律宾几乎每天蓝天白云,但红色天色是日出或日落,异常好看。蓝色则代表海洋,菲律宾是千岛之国,海是永恒的主题。当然还有绿色,菲律宾植被丰富,即使马尼拉这样的拥挤的城市,还是有很多绿树红花,我们学校的校徽是绿色基调的。当然还有紫色,这个明艳的颜色可能更高档一些,因此研究生院就是紫色的基调。如果仅靠颜色的组合,而没有其内容,那就是“闹腾”了。
马尼拉作为菲律宾首都,其街头彩绘几乎代表整个菲律宾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色彩及文化意识。帕赛市作为首都地区的一个城市,又是老城,且我每天都接触小街巷,自然对菲律宾的街头色彩与题材有非常直观的感受。
由于菲律宾人对长期以来对天主教的归附,心中深信上帝不疑。其实这是外来宗教文化,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并不是仅在长矛与圣经中做了一个选择那么简单,还因为菲律宾的水土原因。大海对于人来说使人越发渺小,加上菲律宾很多海域又是天然良港,其实就是海很深,海很深自然就是风浪大,出海捕鱼自然容易受到风浪冲击,自然就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菲律宾是传统的农业国家,靠耕种,也靠采摘,这些都需要“天时”,天好时自然收获丰裕,天不好时也可能颗粒无收(传统菲律宾农业可不是精工细作的,这片土地上是撒把种子就能长出作物的,且一年收获好几次),自然存在对“天”的崇拜。敬畏加崇拜,扣上一个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合理的,所以菲律宾的街头彩绘中,上帝题材是非常多的,其次是基督教、也有佛教甚至中国道教。
菲律宾人具有对万物崇拜的基础,对任何自然生物其实都存在原始崇拜。因此鸟、兽、植物、山川河流也是非常大的一个题材。
马尼拉曾经被美国殖民过,对美国文化也有继承,如街头涂鸦,这种彰显个体的表现手段通常被用在交通工具上,如吉普尼(Jeepney,一种普遍的公共交通工具),塞卡(Ci-car,三轮车),大巴车(Bus)。
菲律宾是现代国家,由于历史上宗教用刷墙彩绘的方式吸引教众,政府也就喜欢用刷墙的方式来搞政策宣传或管理区域。
菲律宾也是个贫富分化非常严重的国家,有钱人非常有钱,名车豪宅,没钱人穷的睡在马路牙子上(菲律宾的天气原因,睡在马路牙子上真的不是环境恶劣的意思,有时候我都想睡在阳台上)。即使是豪车也一样得彰显个性,也得画画。由于色彩“泛滥”的原因,法拉利等跑车,您要是不画画一样没人看一眼,因为不明显。现在中国很多微商喜欢在豪车店里围着豪车拍照片,中国那些豪车这个跟菲律宾的彩绘豪车比,还真的显不出有什么稀奇。
菲律宾的街头色彩总结起来,颜色使用为明艳的浓墨重彩,基本题材源自西班牙传入的天主教,及原始地自然崇拜,表现手段为美国的涂鸦技法,展示平台则无所不包。
我没学过美术,也没有什么色彩的知识,只是觉得初来马尼拉时看到乱七八糟绘画甚是“闹心”,深入体会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学智认为无论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摒弃自己道听途说和固有的知识,带着一双具有好奇心的眼睛去发现异域风情,用心去体会别国文化,用图文方式去记录,用脑子去想如何借鉴别国之好处,以便未来更好弘扬中国的文化及中华文明。
自信源自对比较的对象深入了解,而非“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