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圆姐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读托尼罗宾斯的《不可撼动的财务自由》。
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从原始的狩猎时代进入到文明的农耕时代,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发现了四季变化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学会耕种农作物,从而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在农事上,顺应规律的做法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如果不遵守这个规律,很可能就颗粒无收。
投资也是如此,投资市场也如四季一样,有它的春夏秋冬。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这是四季的规律,也是我们投资的原则。
不管我们说市场周期,还是价值回归,都是在说这个原则,即下跌过后会上涨,上涨之后会下跌。上百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没有资产能涨到天上去,也没有一种资产会一直趴在地板上,但尽管如此,为什么当面临股市下跌时,我们仍然会惊慌失措,仓皇逃跑?
因为你缺乏知识,亦或是你缺乏时间将这一规律深深的刻进你的脑子里,直到你可以像相信春天一样,相信股市一定会涨回来。
作者列出了一系列股票投资中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实,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金融市场的规律,从而消除恐惧,当我们不再带着恐惧和焦虑去投资,在股市赚钱就变的简单多了。
先来解释两个投资术语:
市场回调:指市场从顶峰下跌至少10%
熊市:指市场从顶峰下跌至少20%
关于市场回调,有数据表明,从1900年至今,市场回调平均每年都会出现1次,回调的时间,平均持续54天,也就是不到2个月。
这说明什么?
说明只要你投资股票,就一定会遇到下跌。这个概率不是50%、80%,而是100%,那么对一个所有投资者都会100%遇到的,可以说司空见惯的事情,你还要那么恐惧吗?
有人说,股市跌10%我还能承受,但是万一遇到大熊市,一下子跌去50%,我是真怕。
熊市里的下跌,的确是大部分不能接受的,很多人正是经历过那种跌跌不休的行情,才被吓怕了,再也见不得下跌。有道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作者说,在所有的市场回调中,其实只有20%的机率会转变成真正的熊市,也就是说80%的时间都是虚惊一场。
但是,熊市始终会来啊,一旦熊市开启,我们该如何面对它?又该做些什么?
历史数据表明,从1900年到2015年的115年时间里,股市出现了34次熊市,也就是说平均每3-5年,我们会遇到一次熊市。
对熊市的感受,我比较熟悉的是2016年的下跌,因为当时我刚开桶第一个证券账户,对股市特别关注,当时那千股跌停的场面,甚至开盘十几分钟就触发熔断机制的情景,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心有余悸。不过现在,你打开沪深300的K线图去看看,2016年的那波下跌也不过如此,不管当时多么惨烈,过后它都会涨起来,那条K线永远起起伏伏,每一次大跌都跟在大涨之后,而每一次大涨,也都跟在大跌之后,没有永远的上涨,也没有永远的下跌。
历史就这样一次又一次重演,每一次大跌都吓得无数人丢盔弃甲仓皇出逃,过后又抵不住上涨的诱惑重新入场,结果再次被下跌吓走,如此反复。但可悲的是,我们总也不长记性。
这是普通投资者的悲哀,而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深知这一规律,所以他们利用我们的悲观和恐惧,在熊市布局,以极便宜的价格买入优质股票,然后长期持有。约翰邓普顿爵士就是一位逆向投资大师,他正是通过逆向操作,在二战期间股市一片混乱的时候购买了大量廉价的股票而发了大财。他说:最好的机会就出现在人们极度悲观的时候。
熊市总会过去,牛市总会到来,这是少数人成功投资的信条。而且,他们还知道,越可怕的下跌,未来将会带来更大的收益。比如2020年3月,美股连续4次触发熔断机制,就连巴菲特也称此为“活久见”,但就是这样不同寻常的大跌,却在随后的1个月内,神奇地涨了回来。
关于熊转牛的契机,有分析认为,熊市里人们的消费力不足,消费信心低迷,导致公司销售困难、利润减少,进而影响股市难以上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那么要让经济起来,就需要某些特殊事件来打破这一循环,如此我们就有希望抓住牛角,和它一起飞起来。但事实是,股市就是如此地不按常理出牌,往往就在你最悲观最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牛市它悄悄就来了,根本不给你伸手的机会。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股市看的不是眼前,而是以后,推动股价不断上涨的除了公司的业绩,还有人们的预期。另外,不要忘记那个规律,当经济足够糟糕时,就像钟摆就已经到了最低点,下一步它只能开始向高点移动,所以请记住,当最差的情况出现时,股市的春天就不远了。
关于为什么要长期投资?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股市长期上涨,在这个前提下,长期投资就将原本风险很大的股市变成了一个稳定的长期饭票,巴菲特就将股市看成一个年化收益为12%的债券。
为什么股市会长期上涨?主要原因是劳动效率不断提升、科技不断进步、人类不断创新、公司不断创造更多利润、社会上的财富越来越多,我们的经济就像一列不断前进的火车,带着我们去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远方。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股市长期上涨并不代表它一直上涨。比如在1980-2015年期间,股市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年化10%,但每一年中都有至少10%以上的回撤,2007年的最大回撤甚至达到了49%,可见,即使身在牛市,你也会遇到无数次的回撤,但这就是牛市的真面目,你理解中一飞冲天的牛市景象并不存在。
所以,如果你在坚定长期投资的预期下去投资,就不必害怕股市短期内的下跌,只要坚持住,拿走的早晚都会给你还回来,否则只能祝你好运。
有人说,关于长期持有,真的就一直拿着不动,即使股市已经屡创新高,看起来就要拐头向下了,我也不用提前离开股市吗?
这个问题我也很困惑,其实它是一个何时离场的问题。作者说,他写这本书的时候,美股正在屡创新高,但其实美股从2003年就开始创新高,一直到现在,也没见它彻底的跌下去。言下之意,如果你在2003年就卖出,然后看着一年又一年的新高又不敢入场,只能在犹豫中持仓观望,那么你将损失一大笔收益,所以,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尽量留在市场里,而不是为了安全离开市场。
中国的大部分投资者,对于股票的初始认识,大概就是今天买明天卖,期待在股市里实现一夜暴富,他们频繁地买入和卖出,除了给证券公司贡献了很多交易费用,还会因此错过很多关键的增长点,从而错失一大部分收益。
这么说是有数据支持的,从1996-2015年,标普500指数的年平均收益是8.2%,但如果你错过了这20年中收益排名靠前的10个交易日,你的年均收益将会下降到4.5%,而当你错过30个排名靠前的收益日,你的收益将会变成0。
作者说这是随意离开市场的代价。所以,股市下跌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因为下跌而离开市场。
彼得林奇也说:要在股市里赚钱,关键是不要被吓倒。
但有人比较较真,他们提出另一个问题:万一我赶在股市最高点进入了市场,那该怎么办?
嘉信理财金融研究中心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假想出5位投资者,假设他们每年投资2000元,连续投资20年,那么我们来看看当他们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买入股票时的最终收益:
第一位叫“完美女士“,她简直好运值爆表,每年都能幸运地抄到底,并且一买就涨,20年后她的累计收益是87004美元;
第二位是立即投资者,就是只要有钱就立刻买入,不挑时间,20年后他的累计收益是81650美元;
第三位是定期投资者,就是每年固定一个时间去买入,比如每年的七月一日买入,20年后他的累计收益是79510美元;
第四位是时机把握的糟糕者,运气极差,每年都买在了股价的最高点,并且一买就跌,但他最后的累计收益有72487美元。
这个结果有点出人意料,我们想象中最糟糕的投资,不仅没有亏损,还赚了不少钱,而且和完美女士相比,累计收益只差了不到20%。
再来看最后一个人,他叫市场的观望者,他手握现金迟迟不敢入场,最后只获得了51291美元,比那个我们认为的倒霉蛋差了整整40%。
这个统计说明了什么?
它说明了两个事,一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里,你对每年投资时点的选择意义并不大,只要进入市场,都会有不错的收益。二是投资和不投资的差异非常大。
好了,关于这些事实我们来复习一下:市场回调时有发生,你总会被吓一大跳,但其实80%的时间你都是虚惊一场,没有人能预测股市,不要企图用预测在股市赚钱,股市长期上涨,但并不会一直上涨,短期回调很正常,但跌回去的一定会很快涨回来,熊市不可怕,相反熊市是“播种”的好时机,因为熊市过后牛市一定会来,面对下跌,认怂很靠谱,而逃跑才是最危险的,所以,不要离场,否则你就再也回不来了。
以上就是今天读的全部内容,我是圆姐,关注我,和你一起读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