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语》
系统正见:《解决问题的智慧》《第四讲家道格言》《家道传承》《师道人生三》。
发心:做一名基本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
正见:正己化人。
感悟:
26号27号期中考试,考试安排是这样的:26号一到四年级考试,27号五六年级考试,谁考试谁来学校,不考试的回家休息。为了让学校的卫生保持在所有学生在校时的干净状态,25号的考务会上,学校领导安排考试期间两个班级相互合作,在校班级分包不在校班级的卫生区。我们班除打扫本班卫生外,还要负责六三班的院区。
早上,我还在吃饭,我们班负责卫生的班长就急乎乎地找来问我:“老师,今天我们是不是还要打扫六三班的院区?”他不知道是从哪听来的。我说:“是啊。”他气哼哼地说:“那我让咱们班学生打扫完卫生后,去扫六三班卫生区,他们都不去,还骂我神经病。”我告诉他学校考试期间的卫生安排后,说:“今天外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来咱们学校考试,卫生特别重要。今天咱们帮六三班打扫卫生,明天咱们不在学校了,六三班也会帮咱们班打扫卫生,那样,校园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干净的。如果今天咱不帮人家,那明天咱们的院区就很脏了,你把这话告诉大家。”我刚说完,卫生班长就像领了圣旨似的屁颠屁颠地跑去传达消息了。
等我吃过饭走进校园,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在六三班的院区里忙活着,有的扫,有的盛,有的推垃圾桶,没有劳动工具的用双手捡……比扫自己的地还认真。虽然他们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但我想他们至少在心里描绘了这样一个美丽的蓝图:明天,四三班的院区里同样有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忙碌的身影。院区非常地干净整洁,即使他们不在。
第二天,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六三班同学把我们班的院区打扫得非常干净。
昨天听王老师讲《利他是根本》,就忽然想起了这件事。利他,小而言之是习惯,大而言之是能力,再大而言之是智慧。利他不仅仅是美德,更是有智慧、有理性的行为,他能帮助孩子展开未来的人生之路,它能让孩子有人脉,得机遇,能成长,有能力,并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而这不正是真正的自利吗?这种良性成长模式难道不应该从小就教给孩子吗?
因利他而自利的故事太多了,为大家分享一个: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呼救的声音,原来,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农民不假思索,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
几天后,老贵族亲自带着礼物登门感谢,农民却拒绝了这份厚礼。在他看来,当时救人只是出于自己的良心,自己并不能因为对方出身高贵就贪恋别人的财物。
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
老贵族因为敬佩农民的善良与高尚,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梦想。农民很快乐,因为他的儿子终于有了走进外面世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终于为自己的恩人完成了梦想。多年后,农民的儿子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了,他品学兼优,后来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他就是亚历山大 · 弗莱明,青霉素的发明者。
那名贵族公子也长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
这名贵族公子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大家能否从这个故事中悟到点什么呢?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善人者,人亦善之。今天读来,这些穿越千年的圣贤经典依然散发着它智慧的光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