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他者和附近的消失---韩炳哲

《他者的消失》应该归类为社会学著作。这本书篇幅精简,但是所讨论之事确是极具现代性。

他者作为我之外的区分,当我们跟随网络大数据所定向投放的信息洪流生活时,他者就会消失,我们都成为了彼此的他者。

山本耀司有一句关于自我的论述是这么讲的:自我这种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是真正的自我。现代社会,娱乐工业化,社会信息碎片化,我们的时间和思维都被无限的碎片娱乐嘈杂信息所包围,我们变得更加宅,我们被自己喜欢的信息喂养,我们建立起了一个无他者的社会。

随着时代发展,分工达到惊人的细化,我们躺在家里就可以获得一切生活物资。我们失去了互相帮助彼此联结的客观需求。我们失去了邻里,附近的存在。似乎只要有了金钱这个媒介,我们就可以独自活着了。

可是事实是什么呢?因为情感上与人联结的消失,我们变得更加空虚,对于爱情这种相对随机性的感情也期待更多。甚至抱有更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社交的浅显化,我们成了社交平台的点赞之交,而不是线下多维度的沟通和了解。

语言的浅显化让人们丧失了深刻表达的能力,更加丢掉了自我输出的能力。

被引导的过度消费,无论是作为人这个个体还是被制造出的繁多物品引导人们去消费。消费占据了生活的巨大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自我深刻思考的时间被占了,我们成为了时刻在线等待被点赞的机器,被消费的对象。

社交的极度自恋化,倾听能力的丧失。这一切都把我们分割成互联网上一个个等待被统计的流量节点,而不是一个个体。我们陷入了看似能认识更多人的陷阱。实则丧失了宝贵的对待珍贵个体的耐心。

此境之下,或许刻意为之的断网时刻已是必须。有选择性的回归从前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独处,给文学更多时间关注,给关注的珍贵个体更多的全心陪伴和倾听。如此,或许“他者”可以消失的慢一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罗轮有真意,卷帘思小寐 长引斯文渺,窃窃了如荼 转尾抑又扬,翻来更思去 莫嫌行文小,凡尘何趣多
    病you阅读 212评论 1 2
  • 还记得刚满二十岁那时迪西和我说,听说二十岁会是一个人生的节点,会走得很坎坷诶。当时还不以为然地戏谑说别这么迷信,可...
    人生拾意阅读 701评论 0 1
  • 《后背留给我》是一本由骠姚校尉著作,是简书送给我的礼物! 书中介绍了我所不了解的“后备军官”的背后的故事,囊括了艰...
    姿一姿阅读 15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