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个机会可以回到当初,你会怎么办。
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即便是朋友间的磕牙打屁都已经懒得问这种白痴问题了。
吃过爱情苦头的会选择忘却;嗟叹于荒戏学业的想要埋头苦读;有人要买房,有人要炒股,自然有想如《夏洛特烦恼》般逆袭为王,成就辉煌的。
可能么,可能。
现实么,不太现实。
无意中讨论起这个问题,却自动联想起自己平时一些小习惯。
如今的社会效率优先,纸质书籍只有在最放松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有限的情怀去享受,因而有声书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板块出现在我生活中,无论工作还是休息。
因为听的东西杂项较多,所以经常性会有一些内容因为认知层面上的障碍,或者其他因素影响而忽略。大多数时候也就得过且过了,毕竟关系不是太大,兴趣而已,不过偶尔的心血来潮,就会再听一次,而每次的情况基本都大同小异:第一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忽略的,第二次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神的,屡试不爽,有时候性子里的倔劲上来了,听上四五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不得不哀叹一句,老了。
原本并不在意,次数多了,就产生了一种对抗命运般的奇妙感觉,命运注定让你遗忘,你却执着的挽留,神秘而迷蒙,恍如隔世般的抗争。
尽管把当时的感觉叙述得玄之又玄,但细细琢磨,仿佛并没有那么复杂。
人作为一种将情绪进化到极致的物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习惯性的将自己的情绪至于各种情绪环境之中,并留下深刻的记忆,如果这段情形或者场景被按下了replay,那么相同的记忆会自动模拟当时的情景,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从而进一步影响你的动作、选择,直至我们做出最终的选择。
丹尼尔卡尼曼这样描述过认知的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的诸多能力当中包扩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与其他动物一样,我们生来就能感知周围的世界,能够认知事物,可以集中注意力,会规避风险,思维时快时慢,它除了能将我们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之外,还能让我们有迅速的联想和模拟能力,用用最便捷的对照分辨公式和最短的时间将事物做出最接近于我们经历的判断,而我们所谓的下意识,就是我们的系统给我们带来的偷天换日的小把戏。
那么,把问题重新摆在桌面上来,如果可以让你带着记忆回到未来,你可以成功么。
个人觉得,没有那么简单。
前几天一次小聚,几个朋友从楼市到基金然后到股市,一顿天南海北,话题便扯到了这个问题上。
一个朋友说,砸锅卖铁挤破头皮也要到北上广买它几栋楼,一个朋友说找机构融资,回到2017去套股市的红利,还有一个,口口声声要在09年倾尽家财买进比特币,嗯,不错,英雄所见略同,这个想法到和我不谋而合。
但真能实现么。如果我们的大脑再次给我们来上一次偷天换日的把戏,把你硬生生拖进了你曾经经历过的场景,那结果基本上都不会尽如人意:该来的还会来,该错过的,依然会错过。遗憾仍是遗憾,懊悔依然是懊悔。
就算你躲过了周围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但以曾经的格局和胆色,明知道未来过的会马马虎虎,带概率也就得过且过,能混一天是一天了。惰性是人类前行最大的羁绊,安逸,便是归宿。
如果完美的撑过这一关又一关,你完成了从未来带来的任务,恭喜你,即便你没有从未来穿越,你的未来依然光芒万丈,因为你褪去了人性的软弱,全身上下已经没有什么弱点,即便失去了先知的能力,依然可以一路无忧。
世间枉然一场醉一场,但愿糊涂半生醒半生。
事在人为,还是抓紧时间,修身修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