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教育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一线城市的房价飞涨,学区房的房价更是一路飙升。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入一所重点小学而买学区房,全然不顾自己经济实力是否足够。
孩子的美好未来有多大程度上源自学区房呢?没有统计数据。或许,这件事情本身就过于复杂,涉及的因素太多,根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来统计说明。这篇文章只想从三个细节出发,为忙于孩子择校的家长提供一些思路。
1. 光有学区房是不够的
有不少学区房,是那种非常小的房子。家长买了它之后,只是为了上名校的资格。但是孩子真的上了名校之后就面临一个两难的处境:
- 住在学区房里:房子太小,无法适应。
- 住在原来的大房子里:去学校路程太远,每天来回折腾。
大部分家庭,一般会“两害相较取其轻”,选择每天长途接送孩子。我在上班途中见过很多次如下场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坐公交车长距离送孩子上学。每天上学路上一小时,下学路上一小时的奔波,对孩子的精力是极大的消耗。可以肯定的说,对孩子的学业没有什么好影响。家长开车接送,时间上或许可以减少一点,但路上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还不是最重要的。
学校是个孩子的社交场所。一般来说,一所学校班级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住在附近的。每天下学,孩子们可以呼朋引伴的搞些小活动,或者去小朋友家做客。这类活动,你家孩子都不能参加了,因为他需要在路上奔波。渐渐的,小学几年下来,孩子可能错过了好多童年乐趣和挚友关系,值么?
以上,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家不在学区附近,光有学区房是不够的。
当然,你如果不是有钱到在学区附近买个大房子的话,还是有解决方法的。比如,学区附近买一套小的,租一套大的。既然你舍得在孩子上学上投入,就多投入一点,全家搬到学区附近去陪读。在樊登的节目中得知他就是这么做的,值得大家参考。如果你经济上还做不到这点,还是趁早别折腾了。
2. 名校的孩子也烦恼
进了名校的孩子是不是会一帆风顺了呢?还真不一定。这让我想起早年的一次经历。
我上高中时有个同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倒数几名。我虽然不会歧视人家学习不好,但也想当然的认为“好学生就一直是好学生,差学生就一直是差学生”。直到有一天,我们闲聊。他说,“你知道么?我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也一直是班级里面的前几名的!只有到了这里才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只能达到这种排名……”(当时我们高中班是所谓的重点学校的重点班)。说到后来,我能听到他话语中的无助和哽咽。
当时,他的话一下子突破了我的认知。哦,原来有时候一些人会处于一些他们自身无法适应,无法突破的竞争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努力了,他们挣扎了,没有结果,不是因为自己努力,只因为参与竞争的对手太强了。中国足球队打不过欧洲强队,你不能只是简单的抱怨中国队员不努力,对吧?
上高中的大孩子尚且如此,对于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小孩子呢?价值观,心智,情商都未成熟的小孩,长期处在一个他不能承受的竞争环境中,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正向还是逆向的影响呢?影响会有多大呢?
所以,不要把孩子放到一个他无法承受的竞争环境中。
3. 选学校不如“选”家庭
当然,并不是说激烈的竞争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一定不好。估计,家长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练就百毒不侵的内功,环境的优点尽可能吸收,环境的缺点尽可能屏蔽。这就要求家长,尽早培养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某种意义上说,家长应该更加重视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话题太大了。前段时间和菜头在得到专栏写过一篇文章《你家客厅正中是什么》,强调读书对孩子的重要作用。我非常的认同。简单的总结下来,也就如下几条可以去践行:
- 家里放个书柜,最好替换掉电视机的位置。
- 书柜上堆满书,不光有孩子看的书,还要有大人看的书。
- 家长在家里,自己要看书,言传不如身教。
有书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打开另一个多元的世界,会让孩子早日练就百毒不侵的本领,自如的应对今后各种竞争环境,坦然的面对他自己的未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aron笔记本”(aaron-notebook),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