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到这件绯闻,源于一则起诉侵权的消息。 在美国,Match集团正在起诉Bumble公司,控告后者的约会APP中,抄袭了己方的一项重要的原创设计,该设计产权由Match旗下的Tinder约会APP拥有。很快,Bumble以公开信的方式回应,用一连串“swipe left”调侃了起诉,并表达了应对的决心。
swipe,刷(卡)指在Tinder和Bumble这些约会软件中,每个人以扑克牌的形式向他人展示自己。某人浏览他人的卡片后,刷左边表示不喜欢、拒绝联系,刷右边表示有点动心,期望约会。Bumble的公开信中,用数十个"swipe left"表示: ”你们的诋毁,我们是不认的;你们的收购想法,我们是坚定拒绝的。“
Bumble和Tinder的创业者,都不到30岁。Tinder创立于2012年,Bumble是2014年。Bumble的团队里,从创始人到员工,大多是女性;而Tinder正好相反。当前Tinder的注册用户约5000万,Bumble约2300万。这样两家气场相称的年轻公司,为什么相互咬牙切齿? 有消息说Match多次出手,意图收购Bumble公司,已经从4亿美元涨到了10亿美元, 但因为一些原因,未能谈妥。表面上,Bumble的增长好于Match麾下所有社交APP,这是Match的收购动机。另外,Bumble的主要创始人Whitney Wolfe Herd,曾任Tinder的营销副总;她的前任上司Justin Mateen,当时Tinder的营销总监及创始人之一,也是她的前男友。据传,两人激烈地分手后不久,Whitney就创立了Bumble。后来,她还起诉了Tinder, 控告在职期间受到前上司的性骚扰及公司的性别歧视。在公开采访中,Whitney谈起创业初衷,也是说看不惯现存约会软件中冒犯女性的语言、行为过多。
不管那些私人关系的真相如何,这点旧闻,为两家公司的针锋相对奏响了因爱生怨的配乐。但在市场中,义气用事永远不是行动主因。
Bumble在成立不到4年时间里,付费用户达到250万,接近了Tinder;估值超过10亿美元;而作为Tinder的母公司,拥有几十个社交APP软件,Match的估值还不到30亿美元。Match再不收购,可能就晚了。这才是Match着急施压的原因。
对Bumble来说,创始人可能借鉴Tinder的商业和营销模式,利用在Tinder积累的人脉,再加上合适的创新(偏向女性客户,净化用户行为),取得了初期的成功。Bumble不甘只做约会软件,推出了普通交友功能,力争向一般社交APP方向发展。Tinder去年底推出了新的付费用户计划Gold Premium,甚至出台了偏向女性用户的政策,带来了付费用户的大量增长。Bumble和Tinder的业务竞争,在短期内将继续胶着下去。 爱极生恨:两大约会APP的纠缠将走向何方? 爱极生恨:两大约会APP的纠缠将走向何方? 另外,有传闻Bumble的主要投资方Badoo有意卖掉手中的股份。Badoo占有Bumble股份的79%。如果传言为真,一方面Bumble得担心后方起火;另一方面,也让人怀疑Badoo对Bumble的前景不那么看好。 此次Match对Bumble的起诉,看起来高调争议,其实是掩盖其对后起之秀的焦急并购欲望,并没有十全把握。Bumble风头正经,同样面临者主要投资方倒戈和竞争优势趋于同质化的危机。这场因爱生恨的纠缠,如何收场,还要看双方在创新和维护投资者关系方面的真功夫。
这两个APP新秀,虽然进入了独角兽阵营,但在美国的约会市场,也还排不上前3。位列第1的Zoosk, 已经登陆纳斯达克,中国的探探,也在争取美国上市。相信Bumble和Tinder的眼里不会只看到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