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时,不吼孩子!比我们的父母做得更好!——语众
一
父母怎么对我们,我们很容易原封不动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说人话,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偶尔拒绝这个说法,认为自己比父母强多了!
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平时也尽量温柔,照顾孩子需求。虽然孩子小,我们尽量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父母基本上在院子里挖个土坑就能养活我们,但是我们却是认真对待孩子的,这是我们最大的进步。
但,事实是,有时,我们对孩子不如对同事耐心,不如对陌生人宽容。
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不在于自己心平气和时,而在于自己忙碌、烦躁、苦恼、郁闷时。
在糟糕的情绪下,孩子是弱势的。我们如同后妈、后爸,因为孩子做错了一道题,摔了一个玩具,不愿意从游乐场回家,吃饭挑食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吼大叫,严厉批评。那时的孩子就是自己的炮筒子,想怎么发火就怎么发火。
那一瞬间,我们是不爱孩子的!
二
也许骂了孩子几句后,内心苦恼得要命。跟孩子道歉,用美食、拥抱,无力地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再次遇到类似的低潮情绪,我们还会一次、两次、三次地重复对孩子的伤害!
不止一次,摸着良心,为什么?
我们的借口也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岂不知,我们也在构架一个跟父母类似的原生家庭。
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态度,根植于我们的灵魂深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漠视,让我们缺乏对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
那时的大人,忙于生计,不谈情绪管理。一旦遇到点难事,大部分都会发泄到孩子身上。
活学活用的我们把这套糟糕的情绪管理办法移植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很长时间,我们就如此自我安慰:原生家庭伤害了我,我不能根除这种影响!
三
无法高于父母,于是自我放弃。捧着比父母做得好的那点事情,自我安慰!
直到看到美剧《与敌为谋》的第一集。那位为了防止女儿内疚而甘愿承担“叛国”罪名的母亲,哭着喊出“我要做比我父亲更好的父母”时,我恍然大悟。
过去的事情,不要追忆,过去的伤害也不要延续了。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为什么要以自己的父母为潜意识的标准呢?为什么不敢比父母做得更好呢?为什么我们在工作、学识上都远远超越了父母,偏偏在教育孩子上“堕落”了?
可能是我们不够优秀,所以不敢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
可能是第一次当父母吧,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借助了小时候自己的经历来对待孩子。
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吧,不能舒心对待自己的孩子。
可能是孩子是弱势的吧,我们大吼大叫,他们不能反抗。
真正把这些可能的理由列出来,后背有些发凉了。
四
我们能否把偶尔的自责,换成改变的行动呢?
拿出日历,把对孩子发脾气的日子涂成红色,提示自己的不可原谅。分析为什么发脾气,然后总结出克服的办法。再次遇到类似的情景,想想那块醒目的红色。
这个要求高吗?不高!如同对待工作难题那样,对待孩子。或者说,就把孩子当成自己最喜爱的客户吧。他的健康、欢乐就是最高工作目标!
刚开始可能红色会在一周内出现,慢慢地红色就会越来越少。也许,这也是父母修行中的一点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