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星火烛照文明路 青春云帆济强国有我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游本昌先生以九旬之龄坚守艺术理想、矢志服务人民,其卓越贡献与崇高情怀值得广大青年干部以此为楷模,要在传承中创新,在耕耘中突破,在奉献中惠民,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青春力量。

        擎自信之旗,铸时代之魂。文化自信,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基因密码,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游本昌先生年逾九旬仍炽热向党,七十余载坚守艺坛,他塑造的“济公”等经典形象之所以能穿越时空、深入人心,成为民族集体记忆的瑰宝,正是优秀文化作品无穷力量的明证。广大青年干部要勇做文化自信的擎旗者与践行者,要怀着敬畏之心,系统学习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深入理解其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从“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中汲取丰厚营养与不竭力量。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善于运用现代科技、艺术形式和传播手段,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其焕发新生机、展现新魅力。要在对外交流交往中,自信、从容、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人类文明贡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筑牢文化强国的自信根基。

        砺万击之韧,破千重之障。文化强国的伟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游本昌先生“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信念,甘于二十载默默耕耘于舞台角落,最终厚积薄发、大放异彩的历程,正是对这种“久久为功”精神的最佳诠释。广大青年干部要锤炼“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与“久久为功”的实干品格。要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基础性特点,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甘于在文化传承保护、理论研究阐释、基层文化服务等基础性、长效性工作中默默奉献,为后人“乘凉”而辛勤“栽树”。不论在理论研究、文艺创作、非遗传承还是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都要沉心静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要以“十年磨一剑”的专注和匠心,打磨无愧于时代的文化精品。面对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危机、文化创新创造的瓶颈障碍,要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智慧,为文化强国建设扫清障碍、开辟通途,夯实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怀枝叶之忱,润万众之心。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归宿,同样在于“以人民为中心”。游本昌先生毕生践行“以文艺化导人心,矢志不渝、不负人民”的信念,其作品之所以拥有跨越时代的魅力和感染力,根本在于它深深扎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真实反映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广大青年干部必须将“文化为民”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真正沉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工厂车间,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倾听他们对文化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准确把握基层文化脉搏,使文化政策和文化服务更加精准对接民心所向。要将创作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生活的沃土中,把笔触和镜头对准普通劳动者的奋斗、梦想与悲欢,用心用情用力创作出更多像《人世间》《山海情》那样反映时代巨变、抒写人民史诗、引发广泛共鸣的优秀文化作品,做人民心声的忠实代言人。要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落地生根,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让博物馆的珍藏走近大众,图书馆的知识惠及全民,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优质文化资源更公平、更便捷、更丰富地覆盖城乡基层,切实提升全体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使文化发展的成果真正由全体人民共享,筑牢文化强国最深厚的民心根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