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

 一

      窗外狂风暴雨,呼啸着的狂风像狼嚎一样,夹杂着不知何处的铁皮或其他物体框框当当的撞击声。不远处的棕树树林齐刷刷地向一边倾斜,树林上空的雨水被台风卷起来,在空中打转。我暂时被困在民宿里。

      想起那年冬天在禾木村,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第二天清晨醒来,我看见窗户外的雪已堆积到窗户的位置,打开客栈房间门,雪堆积到我的胸部,无法出门。

      我坐回窗边,静静地看着外面的雪花从天空飘下来,此时的雪已经小了很多。周遭万籁俱静,偶尔窗外飞过一两只乌鸦,发出嘎嘎的叫声,那声音低沉沙哑,但却有穿透力。还有马蹄声,每隔一阵子,就有马匹从房间外面的路上经过。被雪覆盖的村子道路只有马可以通行。

      民宿是在一片院子里的几间木屋。店主是一个精干的哈萨克女人。她发动了家庭关系,从村子里找来表哥表弟们过来扫雪,好一会儿功夫,终于把院子里的积雪扫出一条路。

      我和隔壁屋的女生 - 一个昨天在布尔津认识的女生,一同走出了院子。我们走出院子。屋顶、烟囱、桦树,西伯利亚杉树一片银装素裹,这是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

      白色烟囱冒出清晨的人间烟火,我们走到村子里面的一家早餐店,喝了一碗热腾腾的酸羊奶。随后,我们登上了一座山丘,山上的白色更加纯粹,目之所及皆白色,就连天空也是灰白的。远处有一颗杉树,只剩下干枯的树干,显得孤独萧瑟。

      我们走到了山上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禾木村。炊烟袅袅的村庄、成片成片白色桦树林、杉树林,蜿蜒曲折的白色和木河,组成一幅让人难以忘却的和谐画面。


      二

      天空灰灰的,下了几阵细雨。天空已经黑了下来,我在川西的国道边找到了一间客栈。

      那客栈建在一处不算陡峭的悬崖边,虽悬崖不峭,但崖下的河流却汹涌。这是川西高原的一个小镇,那河流在上游经过几处高低落差,流经这个小镇时,便变得汹涌澎湃。

      话说回来,高原上的河流都是凶猛的,哪有什么平缓安静的河流。

      小镇建在悬崖上。这是藏区,或许是康巴藏区,两排藏式房子斜斜地矗立在镇子上唯一一条马路两边。路的两边是餐厅、超市、商铺,藏式奶茶店。镇子里不少藏族男人穿着褶旧的西装。

      晚餐时间,我开车进了镇中心,道路又斜又弯,路上熙熙攘攘,要穿过镇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我在车上,路边餐馆酥油茶的味道依旧扑鼻而来。我随便找了家餐厅,藏牛肉面条和一壶酥油茶。

      我回到客栈。店家是一位漂亮的藏民少妇,她让我把车停在公路对面路边,那里刚好是一处悬崖边凹进去的地方。

      我跟着店家上了一层楼梯,楼道里一个人也没有,似乎整个客栈只有我一个旅客。我进了房间,那是一个简陋的木板房,只有床、洗澡间和床头柜,没有多余的摆设。

      房间外面便是那汹涌的河流,发出巨大的轰隆隆的响声。

      12月份的川西很冷,夜里零下十几度。我不记得有没有电热毯,我大概还穿着冲锋衣的内胆,早早地钻入被窝里。

      我躺在床上听着汹涌的河流声,那声音就像千军万马袭来,刚开始感到震耳欲聋。但是听着听着却慢慢适应了,我甚至把它当成交响乐。那天晚上,我睡得很香。第二天天也晴了。


      三

      司机找到了一个当地藏族村民,我们的车就跟在那个村民的车后面,行驶在颠簸、弯曲又极度狭窄的悬崖小路上,小路下面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万丈深渊。坐在车上的人感觉如履薄冰,开车的司机却镇定自若。

      我既害怕又兴奋,那是我第一次来到西藏。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高原、雪山、峡谷和雅鲁藏布江。而且,我知道,前面等着我们的是南迦巴瓦峰。

      同车的还有三位汉人驴友。一对恼人的新婚夫妻和一位温柔的姐姐。他们一直重复问我南迦巴瓦峰的名称。他们很好奇我为什么能够记住这山峰的名字。

      我也不知道。那确实是我第一次听到南迦巴瓦峰,但仿佛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名字。

      藏民的房子在大峡谷深处的一处与世隔绝的村子里。村子只有几户、或者十几户人家。村子里没有铺路,到处是泥土路。

      房舍是典型的藏族房屋,而且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对着远处的南迦巴瓦峰。我到了房舍后便一直坐在院子的一张桌子旁,静静地等待着南迦巴瓦峰现身。一直到晚上,南迦巴瓦峰只露出过它山腰的一部分。尽管没有看到全貌,我却没有失望。看不见全貌,反而保留了神秘感。南迦巴瓦峰原本就是神秘,常年里多数时候都不露面。所以又称“羞女峰”。南迦巴瓦峰对面是“加拉白垒峰”,两座山是姐妹山峰,当地许多关于两座姐妹峰的藏族传说,展现里当地地理、地貌和宗教。

      雅鲁藏布江在南迦巴瓦峰山谷脚下拐了的大弯,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那天晚上,我们坐在藏民家里的地板上,第一次品尝了青稞饼和青稞酒。


      四

      10月撒马尔罕的白天和晚上温差很大。白天出太阳时穿短袖,到了晚上却像冬天,需要穿上厚厚的衣服。

      晚上的寒冷,让那房间更具有传统东欧气息。那房间墙壁是白色的,地板是深棕色。窗棂、房门、书桌、衣橱也是深棕色的。整个房间只有两个颜色。房门需要用钥匙打开,但那是一把精致的钥匙。木质的格子窗框,需要用手提上锁条才能打开。

      我第一眼就喜欢这个房间,尽管我每天都在外面逛到晚上才回来,但我宁愿尽量晚一点睡,在房间里静静地体会屋子的味道。

      回酒店之前,我会在酒店对面的零食店买一瓶啤酒。那零食店在黑暗的街道上,亮着红色的霓虹灯,看起来就像个酒吧或者脱衣舞吧。酒被锁在一个搁板后面,店里是看不到酒的,因这是个穆斯林国家,尽管已经是有些世俗的穆斯林。

      酒店前台是一个敬业的、腼腆的高大年轻人。我每天早上用美金付给他房租,以兑换当作所需的苏姆。

      一楼小小的餐厅落地窗迎接着每天清晨的阳光。早餐有白面包、饼干、咖啡、番茄、鸡蛋,芝士和奶酪,除了面包和饼干,其他都是从餐厅旁边的厨房现做的。厨房里有一个妇女厨师和一个姑娘帮手。

      餐厅只有三张桌子,尽管如此,我还是厚着脸皮在那坐上很久。旁边桌子,有时坐着一对印度年轻情侣,有时是一对欧洲老夫妻,有时候是俄罗斯人。有一天早上,我正在吃着早餐,楼道里下来了几个人,我背对着楼梯口,不知道是什么人,但很快地,三个年轻漂亮的中国女孩经过我身边,在旁边一座桌子坐了下来。


      五

      番红花城是一座保留着中世纪奥斯曼风格的古城。

      客栈在古城口的一条乡野小路上,是一幢木结构的两层房子,屋顶铺着红色的砖瓦。其实整个古城的房子屋顶都是红色砖瓦。

      一个土耳其中年女人引我上二楼的房间,我们走在木板楼梯和楼道上,不时发出咯吱咯吱声音。土耳其女人带我到房间门口,把钥匙交给我便微笑着转身离开了。

      我打开房门,阳光穿过木格子窗的透明白纱窗帘,金色的光线洒在窗户边的床上、地板上,整个房间舒服明亮。

      整个房间的装饰都是中世纪奥斯曼风格,墙上的雕饰、地毯、镜子、筒灯具透露着浓浓的古老气息。最典型的就是浴室,是嵌在墙体壁龛里的。

     窗外可以看到隔壁房子的红色瓦片和乡村小径,还有远处一座清真寺教堂高耸的宣礼塔。下午五点,宣礼塔传来悠远古老的诵经声,穿过穿过古城、穿过乡村小道,弥漫在整个乡村的空气中。

     那一刻,旅途奔波带来的所有疲惫都消失殆尽。而且,我的脑海里有一个念头,想在这里住下来,每天写作。


      写着写着,一对年轻的母女拖着行李箱从楼下的客房下来,到了一楼的咖啡厅。妈妈很年轻,女孩应该读大学。她们相互间说着武汉话。 我想起来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她是武汉本地人,她的妈妈也喜欢暑假带她旅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