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带当风|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道子(680—759)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吴道子壁画《维摩经变图》(局部)求新,勇于创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品评了唐朝诸画家“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

藏研网分享一则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画芯》高清大图 请您赏析

点击下方链接或搜索 藏研 直达高清大图赏鉴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可以创新。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线。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图

       这幅《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深褐色的绢面上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笔法,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八十七个人物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宫女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上藏研网查看高清大图)

更多文章搜索藏研:

中国古代的纸

奇女子苏惠与《织锦璇玑图》

“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完美合璧卷

上博:书法馆换展了:全部39件展品高清图

国博:国博换展,部分宋元真迹首次全部打开展出

藏研:首次完整公开:乾隆藏扇目录《烟云宝笈》

南博:海上画派绘画艺术特展 ( 下 )

辽博:展品高清图放送:“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

苏博:全部展品高清图放送: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故宫:故宫六百年苏轼特展,枯木怪石图会神秘现身吗?

...

喜欢藏研文章的请点赞,关注,分享!

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加入藏研,和同好一起探究珍宝

V : SHcangya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