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阅读《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检视阅读《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引言

古典老师出新书了,继《拆墙》之后开始搞“拆迁”啦,哦不,准确的说是拆天花板。我们知道《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已经累计销量超300万册,所以这本古典老师积淀5年之久的新书——《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那是必须要买来读一读的。我在第一时间预定,历经1个月的漫长等待,终于拿到了这本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既然已经决定把它列入第一优先级的阅读书本,那么第一步我要做的是检视阅读,本篇就是本次检视阅读的初步成果。

一、本书检视阅读情况

第一步:看包装

  • 实际花费时间:1分24秒

  • 回答问题:

    1. 书名
      主标题:跃迁
      副标题:成为高手的技术
    2. 上架建议:无
    3. 作者:古典
    4. 出版社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策划机构:中信 · 先见
    5. 看版次和印数
      版次:2017年8月 第1版
      印数:第1次
    6. 宣传文案:书的腰封上推荐人、书的封底推荐语,可以一眼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都是个人成长领域的大咖。
    7. 其他补充:
  • 首先这是一本全新的书,版次印数自然是1。

  • 然后上架建议一贯的是中信风格:不标,但是从图书在版编目中可以看到是这本书是属于“成功心理-通俗读物”。

  • 再者看看封面硕大而有力的“跃迁”2字中间的图案,耐人寻味,预示着我们这样的普通人,通过洞察底层规律、迭代操作系统、升级认知,实现跨越式成长,成为一个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 最后封底中间有4个短语揭示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有温度的故事、可借鉴的观点、能践行的技巧 和 易操作的工具。
    总体来说让人充满着期待。

第二步:看整体

  • 实际花费时间:13分02秒
  • 回答问题:
  1. 目录说了什么:目录由5大章组成,从逻辑结构上看,我初步觉得是递进的关系,从第一章讲背景,时代特征,到第二章讲战略,抓住机会,然后到第三章讲战术,如何做,接着第四章讲的是工具,用系统思维,最后第五章讲心法,内在修炼,弥补前几章只谈操作技巧层面的不足。
  2. 本书目的: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实现跃迁。
  3. 本书目标:教给我们一套自我提升的底层规律、认知和技术。
  4. 本书受众群体:所有想要成为高手的人,特别是诚实正直又努力的人,以及非常勤奋的年轻人。

第三步:看细节

  • 实际花费时间:11分钟0秒
  • 回答问题:
  1. 列举若干关键词:关键词实在太多了,例如:第二序的改变、复杂系统、回路、层级、控制点、IPO、勤奋的三重境界、ETA等等
  2. 本书诚意度打分(1-5分):5分

我选择了第四章,因为古典老师在序言中说这一章是认知难度最大的一章,并且前面几章的思考都来自于这一章的技术。
看了这一章,感觉这本书真是诚意满满,用短小精悍的例子引出概念,解释,再回到例子,而且单独列出了“工具箱”、“知识源头”和本章小结,同时粗体字标记出了重点中的重点,最后以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结束本章。

第四步:下判断

  • 实际花费时间:40秒
  • 回答问题:
  1. 本书对我当下的价值打分(1-5分):5分
  2. 建议在什么时候继续阅读:立即
  3. 建议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阅读:先检视阅读了解整体,然后通读的时候听各路大神们的分享加深理解,最后分析阅读尝试内化理解、输出和应用。

第五步:粗阅读

  • 实际花费时间:26分钟31秒
  • 回答问题:
  1. 预估速度(平均每页几秒):900/230=3.91秒/页
  2. 实际速度(平均每页几秒):1591/230=6.92秒/页

补充说明:本书总页数是320页,但这次粗阅读的时候,没有读之前在读细节时读过的第四章,所以是230页。

二、完成本书检视阅读之后的感受

(不超过300个汉字,含标点符号)

粗读一遍之后,我合上书闭上眼,十分强烈的感到,自己脑子好像快要塞满了东西似的快炸了,但缓过神来,深深的觉得,这本书是真个大宝库。初浅的感受记录如下:
1、认知层级高。我们知道不要低水平的勤奋、不要看似学的很多但依然原地打转、不要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的不满意。但我依然很迷茫困惑,这本书却从底层规律入手告诉我该怎么去找那些正确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如何去做!
2、知识密度大。这本书虽然只有21万字,但里面每一章节的文字中,时不时的抛出些知识概念,而且这些知识概念是有关联,有层次,也有应用场景和作用。如果真正让这些知识概念在自己身上发生作用,就需要我逐一学习理解他们。
3、技术工具多。这本书不只是简单的刷认知、谈概念,在每一个小节中,都会给出看似简单的技术工具。例如我们要功利学习中,抛出了“知识晶体”的概念,然后给出了我们如何去发现已有“知识晶体”的方法,还不够,还给了我们如何去创造“知识晶体”的技术。

其实这本书料真的很足,我需要慢慢的一点点抠,然后去实践尝试应用,就像万维钢老师在推荐序中说的一样:

你根本不需要掌握这本书里说的所有方法。你真正要做的是一边实践演练一边借鉴方法。

三、本次检视阅读的补充内容

1、下一步行动
接下来是要进行分析阅读仔细学习,根据“一点点抠”的策略,首先从自己最感兴趣地方入手,例如下面3点:

  •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如何系统化解决复杂问题?
  • 如何运用规律培养自己的竞争力?

2、检视阅读数据

  • 检视阅读时间:约66分钟
  • 完成本笔记时间:约 79分钟 ( 16:18 - 17:03 、 17:08 - 17:4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