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养老那些事儿》001 – 人应该活到多少岁?

《澳洲养老那些事儿》001 – 人应该活到多少岁?

人应该活到多少岁?这个问题听起来颇为特别。人们通常会问 "人能够活到多少岁",或是 "人想活到多少岁"。从主观意愿来讲,谁不希望自己福寿绵长?"长命百岁" 已是最朴素的愿景,再殷切些便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若尽情畅想,恐怕就是 "长生不老,与日月同辉" 了。当然,也有少数人因想不开而渴望提前了结生命,或是寻求安乐死,这类情况不论年龄大小,均不在本系列的讨论范畴之内(若有读者对此感兴趣,可期待我的下一系列《快速走向极乐的 101 种秘笈》)。

不过,人渴望活多久是一回事,实际能活多久又是另一回事。中国传说中彭祖活了 800 岁、姜子牙 139 岁等说法暂且不论,有记载可查的长寿者中,新疆疏勒县的阿丽米罕・色依提生于 1886 年 6 月 25 日(清朝光绪年间),2021 年 12 月 16 日离世,享年 135 岁,但其记录未获国际认可。全球公认的最长寿者是法国的珍妮・卡尔芒(Jeanne Calment),享年 122 岁 164 天。

还是让数据来说话吧。根据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 2023-2025 年):全球 60 岁及以上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13%-14%(约 10.7 亿 - 11.5 亿人);70 岁及以上人口约占 5%-6%(约 4 亿 - 5 亿人);80 岁及以上人口约占 2%-2.2%(约 1.6 亿 - 1.8 亿人);90 岁及以上人口约占 0.2%-0.3%(约 1600 万 - 2400 万人);100 岁及以上人口约占 0.01%-0.02%(约 10 万 - 20 万人)。

能活到 122 岁的人堪称凤毛麟角,说绝无仅有也不为过。但能活到这个岁数是一回事,该不该活到这个岁数又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说,想活多久关乎心愿,能活多久取决于机体机能,而该活多久则涉及伦理层面的考量。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至少要活过六十岁才算 "达标"。因为六十年为一甲子,六十岁被称为 "花甲之年",活不过六十岁会被视作 "夭折"。再往多了说,七十岁也意义非凡,"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算 "够本",因此七十岁又称 "古稀之年"。到了八十岁,才算得上高寿,虽有 "傍耄之年" 的说法,但并不普及。人们通常认为,活到八十岁便死而无憾 —— 此时多半已子孙满堂、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独身者除外),所以八十岁以上老人的葬礼被称为 "喜丧",这是对老人福寿终老、善终有后的庆祝与感怀。

鲜有人期待或祝福他人活到九十岁("耄耋之年"),但 "长命百岁" 却是常见的祝福语。百岁老人被称为 "期颐之年",他们的长寿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全家族、全村、全地区乃至全国的荣耀。这话毫不夸张,在澳大利亚,公民若活到 100 岁(或更高龄),会收到英国国王或女王以及澳大利亚政府的正式贺信,这是一项延续百年的传统制度。

这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话题 ——"人的法定寿命是多少岁"。人们熟知的 "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是根据统计数据推算出的平均寿命,比如澳大利亚男性约 81.2 岁,女性约 85.3 岁。由于各国文化和法律制度不同,未必都有 "法定寿命" 这一概念,但澳大利亚在税收、保险、福利、遗产等专项事务中,存在不同的法定寿命界定。举个例子:若一个人失踪,在没有死亡证书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何时可判定其死亡?根据澳大利亚相关法律,需待此人年满 125 岁后,方可判定为死亡。请记住,125 岁是人类寿命的这一法律界定极限。

如今,人活百岁已非神话。随着科技、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跨越百岁门槛,"百岁时代" 已成为一个热门标签,相关著作层出不穷,人们纷纷憧憬和构建这一时代的蓝图。目前中文版的书籍有《百岁时代:健康的秘密》《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与工作》《长寿的奥秘:科学解读百岁人生》《活到天年:全球百岁人瑞的生命故事》《百岁奶奶的智慧》《百岁养成计划:从饮食到心态的实践手册》等,不胜枚举。

你想活多少岁?你能活多少岁?你觉得自己该活多少岁?进一步说,你希望配偶、父母、祖父母活到多少岁?你知道你的配偶、子女及孙辈希望你活到多少岁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涉及一个严肃而现实的话题 ——"养老"。这是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家庭(即便独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接下来,就让我细细讲述澳大利亚养老的那些事儿吧!

(特此声明:本文仅为个人言论,不可作为引证依据。若与事实不符,以事实为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