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了,想起七把椅子

2020.3.3

你的期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

没有谁可以一直被你依赖,也没有人能够替你成长。

如果你从没想过做出一些改变,又怎能指望目前的生活会有好转?

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跨过泥泞,你才能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

人生中最好的贵人,永远是努力的你,人生需要自己去成全。

虽然现在面临严峻的考验,但你怎么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的种种都有老天安排,期望别人不如去期望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问问自己,当下可以做些什么?聚焦注意力,做一些有用的事,而不是活在明天。

如果现在是后天,想象自己已经度过这个难关,心情很放松的在家练瑜伽或者看书。想象前天的自己,焦虑不安,紧张兮兮,其实真不用。该来的一定会来,紧张了也没用,不会赶跑你所担心的事,心理学上说,你担心什么就来什么。

从现在开始,活在当下,聚焦每一个当下,一旦发现自己开始焦虑,立马深呼吸回到自己手头上的事。把这段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不给自己焦虑的机会。

如果是葛叔遇见这样的事,他肯定也会聚焦注意力,做有价值的事情!


顺便回顾一下七把椅子。

选自葛叔分享的《活得明白》,作者贾杰。

七把椅子其实就是让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完成自我疏导,摆脱情绪纠结,走出负面情绪。

先做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在气息上,扫视自己身体每个部位的感觉,放松每个部位,让自己暂时剥离纠结、紧张、焦虑等情绪,感受自己深长的呼吸。

第一把椅子,是让来访者从自己的视角,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感受,达到一点宣泄的效果。

我经常就是把所有过程用写日记的方式梳理一遍。有时候写完就发现问题已经解决。这个习惯坚持了五六年了,这也是我保持乐观的秘诀。

第二把椅子:旁观者视角。参照具身认知的理论,最好让来访者摆出旁观者的身体语言,才可能真的抽身出来,成为旁观者。身体语言可以是:双手交叉抱胸,双腿前后站立,重心在后。

有时候,我们会过于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忽略客观事实。从旁观者视角,可以帮助我们从客观事实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可以有效地防止,过于主观化而带来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我们总是把事情想的很严重很糟糕,别人劝我们,我们常会说:事情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你怎么能体会我的心情?或者哪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如果站在旁观者角度,专注的就是事情本身而不是感受情绪。这样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三把椅子:相关人视角,换位思考。可以尝试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个他人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同事,或者是其他与这件事有关联的人,这样会让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对于学生之间的吵架,我很是头疼,每次有学生哭着来告状。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每次都会叫两个同学同时反省,劝和过程中我用的就是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被别人……你心里什么感受?

第四把椅子:摄像头的发展视角。回顾过去,让我们有机会发现当下问题产生的原因;展望未来,让我们增加信心的同时,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通过摄像头视觉,我深深地看见小时候那个自卑脾气暴躁的自己,以及我们这个家庭遇事态度,教育方式,说话为人处世。幸运的是,我觉察到了它,我每天都在各个方面变得越来越好。

第五把椅子,敬佩者的积极视角。当我们换上那些我们敬佩的人、欣赏的人的思维后,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而且,我们也会惊奇地发现,其实我们是知道很多方法的,只是平时没有发现。

第六把椅子,未来的结果导向视角。当我们站在未来,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带着“问题已经解决”的心态来思考今天的问题,不仅能找到方法,而且也能放下很多不必要的情绪。

上面提到的就是这最后两把椅子,效果最佳!

体验不同角度的感受,就不会被锁在自己的视角里,看待当前的问题就可能会云淡风轻、豁然开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