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秦朝,不得不提嬴政。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中国的人。
商后,春秋五霸渐渐崭露头角,也慢慢转入汤亡没落,没有什么统一的号令,没事就磕磕碰碰,中国由此进入战国年代。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老百姓谁愿意天天奔赴战场,谁愿意过着不知生死的日子,他们真的希望有人能解决这种困境,给他们带来平稳的岁月,休养生息,过点踏实的日子。秦朝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在嬴政手里完成了统一大业。按照正常逻辑,这种统一,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真的可以就像嬴政幻想的那样可以绵延万世。偏偏这个天才,在一统六国之后,三世不到就完蛋了。这个短命王朝给后人带来很多思考,最著名的两篇文章就是《过秦论》和《阿房宫赋》了。
很多人会惊叹于兵马俑的壮观,也有很多人会惊讶于兵马俑的震撼,我看到的却是贫苦劳工的心血。将这由无数劳工生命换来的陶俑称作是奇迹,我感到有点心酸。兵马俑回来之后,又把这两篇文章看了一下。这次看与以前老师要求看的感觉截然不同。以前只是感觉那文章行文流畅、气势非凡,而今觉得鞭辟入里、入骨三分。这样的朝代能够存在三世已经很不错了!
中国人,似乎都十分重视死的。稍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后都要带点值钱的东西陪葬。历代皇帝对自己的陵寝也很重视,无论从风水还是建筑规模。只不过嬴政这个家伙从13岁开始就为自己修建陵墓,而且根本不顾劳工死活,在修建如此规模的陶俑后,还大量地用活人殉葬!听起来简直就是令人发指呀!嬴政的暴戾不仅仅体现在征劳工这一事上,焚书坑儒也出自其手。他以为“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就可以“愚黔首”了,他以为“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就可以“弱天下之民”了,他以为“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就可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了。他的暴戾与刚愎或许就是他能一统天下的原因,如果要守天下,这样的做法迟早是葬送王朝的催化剂。“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嬴政这样的治国方针全被他儿子学去了,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二世与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百姓盼望的统一是得到了,但是和平与安稳却始终没有。
也许是商汤八百年基业的累积吧,老百姓总是会为了自己的生活奔波,会为自己的生活一味地迁就忍让,这就是现在一些人所谓的“奴性”。其实,我更喜欢把它叫做“和”。只有“和”才能获得许多满足,拥有满足才会快乐,为了快乐,会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与欲望,直到自己的底线,如果一旦触碰到了底线,这个王朝就会覆灭。秦王朝就是这样咄咄逼人,结果让陈胜武广给闹腾的不行,再加上项羽一折腾,彻底地完了。想想也对,历史上朝代更替的直接原因就是民不聊生。
没事读读历史,渐渐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且将历史反观到个人身上,也会是一个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