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以四月为界,似乎显现人生的不同侧面。前一半焦躁似火,后一段凄冷如秋。行迹匆忙而缺乏于自我的反思,使得这种困境交替而不可遏。生死、时势、情欲,庄子所忧思的生命困境太过宏大,我们终是凡人,多数时候无可逃脱。可人若不能在这混沌的世间获得顿悟与透破,只能在追逐万物的过程中迷而不返。获得终极自由的过程,即庄子所谓体道的过程。所谓心斋、坐忘、见独,其实庄子所言,不过是心的关照。人应当时时直面自己的内心,涤除玄览,澡雪精神。庖丁解牛,十九年而刀锋若新。秦失吊丧,三号而其色自若。前者贵其处顺,后者尚其安时。唯其如此,或可与世事的无常与物欲的流延中,持守一颗纯粹的心。
在另一个人身上,明显看到对自己的怨念,这种感觉并不很好。只是有些选择本身并无对错,尤其事关感情。我们有时拒绝别人,有时亦被拒绝。老子始终认为,五音、无色、五味,这些东西让人沉溺甚至迷失。多数情况下,痛苦的根源也正源于此。故而儒门以中和为美,道家以自然为尊。前者以中和为标准,试图限制人性以外溢。后者则以自然为根本,意在引导人性于殊途。
有些事情说来可悲,多被表象迷惑而不得其真,这本为世人通病。然而在一段你以为明心见性的关系里,朋友却往往对你舍本逐末。这种关系如同鸡肋,维持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不若保持距离。
对一些玩经济、法律与政治的,始终保持距离。不亲近,也不疏离。以为所在行业掌控着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命脉,张口必言国家,闭口不离政府,其实满腹草莽。以为闻道百而莫己若者,斯之谓也。
庆山新作《月童度河》六月首发,当天即已拿到。接触这个作者已近十年,从安妮宝贝到庆山,从《莲花》到《月童度河》,她的文字褪去了早初的那份孤僻与冷峻,而更多了一份隽永的禅味与喜人的温度。宛彼小山,巉然可欣。我常觉好的作者像普罗米修斯,他们盗取天火,以引领蒙昧的人群。
很快读完,写了一点浅见,分享在朋友圈,果然出现不同的反响。一个失联多年的朋友看到后重新联系我,一起分享收获,彼此相谈甚欢。也有人一脸鄙夷,一副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看她书的嘴脸。我无力争辩,也不愿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泥古不化的大有人在,成心在胸而不自知已是可悲,自矜以傲物却更加让人看轻了。庆山说美好的事物不要轻易与人分享,而今我明白这道理。亵渎美永不失为一种罪恶,而过于轻浮、贪嗜、于这恶而言,毋宁是一种助力。
时而不得已,与人讨论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区别。我想,于我而言,纸质书是礼物,而电子书只能是工具。近年来买书成痴,后来几乎成灾,才稍稍有所克制。惜物惜福,庄子以为人诸般欲望皆源于接物。故而于万物所往来,当慎之又慎。书所贵者,在于知识。而劳生有限,知识无穷,自应有所取舍。
庄子讲过一个鲁侯养鸟的典故,说的是有天鲁国国郊飞来一只鸟,鲁侯很喜欢。于是拿来美酒给它喝,演奏美好的音乐给它听,用祭祀用的“太牢”来让它食用,结果这只鸟忧伤恐惧,不到三日就死掉了。鲁侯之失,正在其“以己养鸟,而非以鸟养鸟”。那么,什么是以鸟养鸟呢?庄子说,以鸟养鸟,就应当把它放回它所生长的林子、栖息的沙洲,以鱼儿来喂养它,让它能和自己的同类呆在一起,浮游于江湖。
若稍加思忖,即可发现,以鸟养鸟几乎是一般人所普遍存在的通病。不惟治国理政,即使待人接物,亦应当去除主观所强加于事物的欲念。如此,既可与物无伤,又可使自我的天性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全。
以己养己,以鸟养鸟。非惟待人,亦与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