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城市打拼的靓男靓女们,少不了要经历挤电梯、挤公交、挤地铁还有挤景区的场景。
有人在里面游刃有余,六合八荒,能与之一挤者寥寥无几,每个人的小圈子里应该肯定有这样的人,不论他是贫穷、富贵,是生病还是体弱,总能在拥挤的人群中见缝插针、亦或是伸缩自如弹性十足。
当然了,今天不是要探讨怎么学的一身挤人的本领,而是谈一谈挤电梯而产生的一些感想。
事情源于今天午间,我依然厌倦了挤电梯这样腥风血雨的江湖,便脱离了群众走18层楼梯下去,然后再上4层去公司食堂吃饭。
当我去打饭菜时,果真一览众人少,饭菜立马好,我便横刀立马坐在了我们一群人常坐的位置的C位,优哉游哉的吃着饭,菜快吃完了,饭也快因为没有菜了而食之无味,可惜亲爱的小伙伴还未闻其影。
在我喝完最后一滴汤时,终于平时总能在我们一群人中第一个挤上电梯的小伙伴,端着寥寥无几的饭菜蹒跚而来。
“我去,你怎么这么快,怎么下来的?饭都吃完了?我没看到你挤上电梯啊?”经历了一番过五关斩六将的同事A一脸惊叹,都忘了坐下来吃饭。
“微操,勿6,坐!”我添尽最后半滴汤,低调示警。
“怎么下来的?”同事A好像不寻根问底就不吃饭了似的。
本着让自己饿肚子,也不能让别人饿肚子,我只好告诉他了,“佛曰,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走十八层楼梯下来的!”
我意蕴悠长的感叹道,并射出舌头舔了舔嘴角的汤汁。
“我靠,能这么快?为什么不等电梯?”同事A仿佛有十万个为什么,一次还问好几个,我十分捉急。
“挤电梯需要脸皮厚……”
我话还未完,同事A捏紧拿筷子的手,还有拿勺子的手也横刀立马在前,仿佛我再说他脸皮厚。
“你什么意思?你说我脸皮厚?挤电梯怎么就脸皮厚了?”同事A的声音满含幽怨与暴怒。
“哎,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虽然你本来就是脸皮厚!”
同事A目瞪口呆,欲辨已忘言,然后脸上渐渐露出羞愤的红色。
但我仍然感到淡淡的杀气,立马解释道,“哎,挤电梯也是需要勇气的,你想想,我们在十八楼,电梯从9层到18层,3各电梯,我们每个人平均等电梯要等15分钟到20分钟,大概电梯上到18层总计15趟总次我们六人才能都下来。每次挤一个都不一定能挤上。”
明显感觉同事A不想听我废话,羞愤的淡红已经变成了暴怒的血红。
“哎哎,这不,你是我们一群人中最有勇气的,面对电梯里站满的人群,还有被挤得楚楚可怜的妹子,咳咳,还有那些可恶的掏出手机玩耍降低电梯运输的人。全都凭你的一挤之力为我们十八楼代言啊,我们跟随你的步伐才能有落脚之地呀!”
同事A好像慢慢被我忽悠的情绪稳定了。
此时大部队也都端好饭菜来了,“你们在说什么?”杠精同事B总能找准时机,把握每一个斗争话题。
同事A警觉的醒悟了,“他说我们挤电梯就是脸皮厚,真是的。”
哎呀,我滴妈,四、五人围攻的眼神,让我惶恐不安。
“哎哎,我说的挤电梯需要勇气、需要素质过硬,粗话就是脸皮厚,面对电梯里的泱泱人群,虽千万人,吾往矣,此乃赞扬之词,有何不妥?”我立马鸡贼的回答。
同事B吃完一大口,见战火略有熄灭景象,张嘴就道:“确实是脸皮厚啊,A总是第一个挤上去啊,贱人才能有这份才情……”。
杠精同事B总喜欢抬杠,更喜欢刺激同事A。
A立即怒目相对,“你什么意思,说的好像你不是堵在电梯门口挤似的。”
A与B之间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声音越来越激昂。
本来我是乐得退居幕后、隔岸观火的,但是他两情绪太过饱满,我和另外的同事立即帮忙岔开话题。
“哎呀,多吃饭,多吃菜。挤电梯没啥不好的,非吾之罪,实乃十八层之罪,我等不幸,挤电梯也是无奈之举,这表现的使我们顽强的精神,可以锻炼我们的勇气、体力、智慧,运气好还能抱抱小姐姐,是不是?”我先继续吹捧A。
“这还算好的了,想想当年武汉的挤公交,那真是终身难忘,还记得1998啊错了,2011入学之际,那大学半学期,挤公交20%的人是单脚落地的,最狠的一次,公交急转弯,再加上武汉人民的热情,我的脸可是硬生生挤在车玻璃上几分钟,从此我就很少到处逛了,变成了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我一扶额头,露出往昔峥嵘岁月愁的目光。
果然一伙人都安静了下来。
但是A仿佛刚才和B没能杠赢,对我这个源头不满,“我不信,武汉公交这么猛!”
“哎,你们这些在广东的就是幸福,在深圳再挤的公交我都觉得很温柔。武汉公交在我上大学前一两年确实是很恐怖的,后面是渐渐好些了。”我立即道。
此时有过武汉经历的新入我们团队的小伙子业帮忙说的,“武汉公交确实挺猛了,挤的时候很恐怖,人不多的时候也非要抓牢抓稳。”
我立即加料道:“你们广东那个体育西站不是也很挤么,应该体验过啊,几站路,可以体验怀里抱不同的小姐姐啊!”
……
以上皆为生活中的笑料。
关于挤电梯、挤公交确实思考良多,人生中很多种时候都需要去挤的。比如买过年的火车票、游玩景区等等,读书上学之类便是上升到了竞争,且按下不谈。
生不逢时,我们是在18楼办公,平均2分钟一趟电梯,有3各电梯,但是每层楼是100来人,高层电梯我司是9层到18层,中午高峰时期,真的是平均6趟次电梯才能挤上去一两人。早上排队高峰期也是要等十几分钟。中午吃完饭,下去也还得等电梯一二十分钟。
其实很久我就研究过了,走楼梯下去其实很快,仅需要6到8分钟。而等电梯,经历过实战,我们最勇猛的A同时大概平均8小时,而我虽有心挤但没有实力,几乎都是垫底的存在,一般运气好15分钟,运气不好的一次等了28分钟。
但苦于同事们肚满肥肠,不喜欢走楼梯,我也就跟着弄,但最近生活、工作事多,身体不适,就想走楼梯了,然后引发上面的生活场景。
至于这件事有什么样的哲学思考了,我觉得在于人置于某种场景下,大众共同使用某种有限的资源,逼不得已不得不去争夺,这体现为挤,就比如底层的挤电梯就是先上后下,如果严格安装下就只按下,那么每次平均要等15分钟的就不是我们18层了,而是高层中的最底层9层了。
同样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学校读书,永远是前排的更能听到老师响亮的声音,不会被其他的事情打断,所以同学们争相向前靠近,这也是挤的一种体现。
还有就是挤公交,公交本来就时间不稳定,挤不上去下一趟真的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然后迟到扣工资就玩球。
但是我们是不是只看到大众普通到路子呢?
并不是,就像我们有电梯,还有楼梯呀,虽然艰难,但那边竞争少,多吃点苦同样能达到目的,而且反而更加便利。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挤的有智慧,因地制宜,不可盲目的去挤资源。
正如名言“上帝关上门的时候,会给你把窗户也焊死,哦记错了,给你开一扇窗。”
我们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矣”。
换一种思路思考。
比如挤前排座位,太前排了,全是老师的口水,还有粉笔灰,还要帮忙檫黑板收作业等等,眼睛还容易近视。学个南边靠窗户的三四排,兼顾各种好场景,东南夏凉,春睡秋梦不亦乐乎。
比如挤公交,早起十分钟,无拥挤,宽松的位置你还能扣手机玩,到了写字楼下也不用等电梯,进了办公室,还可以优哉游哉的坐着玩手机或者学习或者处理工作,这样错开时间,也许节约的就不是那一点点时间,而是裂变式的增加更多的收益。
当然以上也只是穷则变、变则通,属于奇招应对,咋们也可以以锻炼自己能力为考量,就要做后排锻炼眼力、注意力、听力。
也可以就要挤最猛的公交地铁,抱更多地妹子,吹更多地牛鼻。
也可以多挤挤电梯,增加和同事间近距离甚至负距离的深入交流。
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其道理,有正也有反,不必一杆子打死,心中有所思量,挤不挤都不慌。
不说了,今天没挤上末班车,骑了一个小时摩拜才到家,我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