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人接到家里已半年了,除夕前几天老人总念叨着说想回老家看看,我也半年没回过老家了,那边还有亲戚,也总该去坐坐的。
在车上的时候爸妈聊天,说不知为什么老人总念叨回家,在我家其实要享福的多,况且老家的屋子都已经塌了,回去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一直在后座假寐的我忽地坐起来:“老屋塌了?什么时候?”
“塌好久了!那个屋子本来就没法住人了,只是你婆婆(奶奶)一直住着,现在屋子塌了,彻底没法住了。”我妈向我解释道。
我不再说话,看了看坐在我旁边的婆婆。老人已经89岁了,头上没有像以前那样戴着头巾而是换了一顶毛线帽子,记忆中那个总在老屋里忙着给我做饭,笑着看我生火的小老太太,越来越显得老态龙钟。
下了车扶着婆婆进了屋,婆婆径直去了她以前的卧房,我站在破败的老屋前,一时感慨良多。
老屋,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了,屋顶的瓦砾坍塌在积了灰尘的黄土地上,一块木板折了下来,一头挨着地,一头通往天。
老屋,怎么就突然变成了眼前的疮痍?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过年总要回老屋来。大人们把两张沉重的木桌搬到前堂,拼在一起,也不用什么桌布,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现在只看见一张桌子孤零零地摆在那里,积满了泥土和灰尘。
那个时候过年,女人们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男人们在外面抽烟打牌,小孩儿们满屋子里跑闹嬉戏,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整个老屋都充满了生气。老屋外面是一条石子小路,小路的对面被辟出来一小块田,种着一些绿油油的东西,偶尔会看见妇人穿着蓝色的布袄,系着白色的围裙从老屋里急急忙忙的出来,弯腰摘了一些东西,又急急忙忙的进屋去。
我好像又听见了,听见了那些嘈杂的声音,听不清具体说了些什么,只是闹哄哄的,外面有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夹杂着“嘣!”“嘣!”“嘣!”的炮声。有孩子们的嬉笑声,哭闹声,尖叫声,还有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女人们在厨房里的交谈声,或是家长里短,或是讨论炒菜是否应该添油加醋,还有那些十里内的风流韵事,闲话八卦。锅里炒菜油和菜发生作用时滋滋的响,锅和锅铲触碰时乒乒乓乓的。“炸了!插底!”男人在堂屋里高声嚎叫,赢了钱的脸上满是遮掩不住的笑容,输了钱的强装镇定从兜里掏钱,嘴里叼着烟一边洗牌一边说“再来再来”。我站在一根柱子后面,穿着不合时宜的羽绒服,嘴里吃着一根棒棒糖,傻兮兮的笑着。
烟雾缭绕,是香烟,是炊烟,是桌上饭菜冒着的白气。过年吃饭总是很丰盛,一大桌子菜,一大桌子人。
小时候不懂,现在才知道,那是像红楼梦里一样的一大家子人。叔叔伯伯,嫂嫂婶婶,七大姑八大姨,有老祖宗,有曾孙,正儿八经的四世同堂。年饭吃到一半,大人们便会掏出准备好的红包,小孩子们总会先欲拒还迎一番,然后“无可奈何”的收下。桌子正中央炖了一锅肉,冒着白色的雾气,对面是一张张喜庆的笑脸,耳边是一声声快活的笑声。
风一吹,烟已散,剩下的只有眼前的残破不堪。
“你们那座老宅啊,以前是被称作书香门第的,你们老家为什么总被人叫做书香,书香,便是因为你们家啊,你可是出自书香门第,一定要好好读书啊!”
外公的话在耳边响起,书香,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