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近现代考古挖掘过程中,不断有重大发现,颠覆了现代人想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古代科技水平并不差,甚至有些工艺技巧和创意,令人叹为观止,即便今天重做复原,也要费心费力,丝毫不轻松。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史上最著名的五件考古珍宝,其中越王勾践的宝剑,只能排在第四。
第五件,金缕玉衣
1968年,发掘了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两件完好的金缕玉衣。这两件衣服分别穿在刘胜和他妻子身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从工艺上说,用金丝作线玉块做布料,制成衣服,在当时科技水平下,非常不容易。从创意角度看,绝对是超乎想象的创意。金缕玉衣主要出自汉代,此外还有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第四件,越王勾践剑
1965年,在挖掘湖北荆州江陵县望山楚墓一号墓时,发现了这把越王勾践剑,上刻有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该剑属于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该剑出土时,保存完好,没有锈迹,锋利异常,稍用力就能划破16层的白纸。检测发现,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技术非常先进。
第三件,释迦牟尼佛指舍利
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弟子火花了他。后来,在他遗体的灰烬中,得到一块头顶骨、两块指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后来逐渐遗失,存世已经不多了。
50多年前,在镇江甘露寺修复铁塔发掘塔基时,发现了一个地宫,从地宫的石函中发掘出700多颗佛舍利,其中就有后来被学者证实的11颗释迦牟尼佛祖舍利。这是佛教圣物。
第四件,曾侯乙青铜尊盘
曾侯乙是春秋曾国的小国王,周初册封的镇守南方的邦国。据说,曾国因“曾侯乙青铜尊盘”而被楚国灭掉。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发掘了曾侯乙的墓葬,出土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珍宝。
看到上述图像,你能想象这是2500年前做出来的东西吗?不要说古代了,即便现代想做出如此工艺,也很费劲。这件器物,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技术工艺上,拥有鬼斧神工的水平。
第五件,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准确的应该叫后母戊鼎,因为该鼎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先存于南京,1959年调往北京。(“司”是“祀”之意,代表祭祀;“后”代表地位,王后;母,是某人的母亲)
该鼎是祭祀所用,目前是中国镇国之宝,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重达832.84公斤。该鼎除了超高的青铜工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鼎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三足鼎立”、“一言九鼎”等。
当然,在中国的考古发掘中,还有很多其他珍宝,无法用价值衡量,比如曾侯乙编钟,兵马俑的战车等等,数不胜数。本文只是挑选几个极具代表性的珍宝,若有遗漏,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