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高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这样的学习之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作为家长,你是否问过自己,到底想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
大多数的家长关注在孩子认知能力的成长上,认为孩子能考高分就好,忽略了品格习惯的养成,导致很多孩子出现性格缺陷。
例如:“富贵病”、依赖性强、占有欲强、支配欲强、自卑、胆小、说谎…
在学龄前,我们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习惯呢?
家长常以成年人的眼光、心态及心理需要对幼儿进行培育和教育,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使得孩子以生具来的优秀品质受到损害。
我们应该顺应孩子成长的敏感期,给他们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更加科学地以自己的意志成长。
蒙台梭利经研究总结出的儿童敏感期主要包括:0~6岁的语言敏感期,2~4岁的秩序敏感期,0~6岁的感官敏感期,0~6岁的动作敏感期,3~6岁的书写敏感期,4~6岁的阅读敏感期。
1.工作设计和工作自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生理基础发育以外,还要从生活的环境中吸取经验。学习、吸取经验的过程,就是孩子的“工作”。
很多时候成人在不理解孩子的情况下肆意限制孩子的行动,阻止他们探索世界,孩子就会哭闹不配合。
家长首先要观察孩子,然后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再设计合理的工作。工作设计合理,是孩子工作自由的前提,它能促进孩子发挥自身能力,让自己获得益处,获得满足。
除非是那些混乱的、“不好”的活动,否则,孩子所做的其他有秩序的、“好的”活动都应该有充分的自由。在孩子工作期间,让他自由玩耍,除非孩子求助,否则不要干扰孩子的自我练习。
《窗边的小豆豆》“粉笔”这一章节中描述了一个合理设计后的工作:
上音乐课的时候,校长发给每人一根粉笔,大家在礼堂的地板上各据一方。跟随校长钢琴声的节奏,在礼堂的地板上画出表示节奏的音符。
“自由地运动身体”“无论节奏有多么快,都可以尽情地快速涂画”“画得再大也没有关系”,孩子们可以轻松自在地欣赏音乐的旋律。时间富余的间隙,孩子们可以自由涂画。最后,大家要齐心协力把整个礼堂的地板全部弄干净。
每周两次的音乐课,孩子们尽情地涂画,已经充分享受到了涂画的乐趣。并且通过打扫,孩子们也知道收拾起来非常不容易。
因此,巴学园的小学生,从来不会在别人家的围墙上或者大路上乱写乱画。
允许孩子接触、使用各种东西,是家长必须给孩子的自由。当然,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稳重的方法去工作也是家长的责任。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意义。
2.有秩序的环境
只有当一个人闭着眼睛都能在所处环境中随意走动,伸手就能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拿到手,他才会真正感到平静和快乐,心灵才能与环境相协调。
在女儿1周10个月的时候,某天有位亲戚到访,从亲戚进门开始,女儿就不停的哭闹。经过多次沟通才发现,女儿看到外婆的鞋子穿在了亲戚脚上,破坏了她的秩序。亲戚把鞋子换了后,女儿就停止了哭闹。
秩序是孩子天生的需求,从出生1个月后就开始出现。可是对孩子秩序敏感期的培养,需要家长去进行,因为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很难自主做什么。
给孩子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就是家长能提供给孩子的最好帮助。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捉迷藏。一个孩子当着小伙伴的面,爬到一张盖有桌布的桌子下面。当躲藏的孩子“藏”好后,其他孩子就离开屋子,然后又马上回来,掀起桌布“找到”桌子下面的小伙伴。
只要能够发现躲藏的小伙伴,其他孩子就马上高兴地大喊大叫。孩子们会轮换着藏到桌子下面,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个游戏。
游戏的目的是给孩子带来快乐。对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捉迷藏”的目的不是“找不到”,而是在某个隐藏的地方放置和找到那个东西。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主要为4岁以前,能够在4岁以前形成良好秩序习惯的孩子,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自觉。
3.性格养成
孩子的性格养成是通过自我努力完成的。这种努力无关于外部条件,而是由其创作潜能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决定的。
在孩子成年(18岁)以前,他们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0~6岁的第一阶段,6~12岁的第二阶段和12~18岁的第三阶段。
0~6岁是孩子的初创阶段,这个阶段的成长情况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发展方向,是其最重要的形成阶段。
孩子成长到3岁,就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对于那些有性格缺陷的孩子,在他3~6岁的这个阶段家长就要尽快纠正。
孩子性格缺陷的主要形成原因就是生活环境和家长对其教育措施、教育态度有一定偏差。
性格能够自然长成,也就能够自然纠正,无须成人说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强硬纠正,而是给孩子们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活动,自由发挥潜力的环境。
4.自尊、纪律与服从
自尊
孩子们都有一种强烈的自尊。通常情况下,这种自尊都被成人不经意间忽视了,其结果是,孩子们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伤害和压抑。
如果家长把一条小手绢交给孩子去洗,并鼓励她:“我的宝贝一定会洗干净它。”相信家长最后得到的一定是一条雪白的手绢。在此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同时她的自尊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加强。
帮助孩子建立尊严并不困难,更多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以支持、自信和自由。
纪律
从孩子自己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喜欢混乱和冲突,他们更渴望能够按照一定秩序发展自己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有自由而又有秩序地工作。
例如,孩子在游戏、工作时都会保持安静,每个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里正做的事情上。
那为什么很多时候孩子显得很混乱很没有秩序?
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一个能够发挥纪律的环境。只要有适当的引导,孩子们很乐意跟着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可一旦没有了这种引导,或者说孩子们出现了混乱,那么他们就都会混乱下去。
在孩子眼里,当下一时的混乱也许也是一种纪律的体现:集体自由活动时的混乱不也是一种纪律吗?
所以,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心目中的纪律有更多、更宽广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服从
误区:孩子只要明白了某件事,知道了某种规则,他就应该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主动的服从是建立在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和服从意识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发展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能够相对自主地选择需要服从的命令。
孩子有意识地服从,可以分为三个成长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会时而听话时而不听话,始终处于反复无常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孩子对自我意识能力掌握并不熟练,因此,在执行成人的指令时,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例如,一个2岁多的孩子已经知道不能憋尿,不能尿裤子,家长反复强调,孩子也能理解这个道理,可令家长崩溃的是,孩子照尿裤子不误。
第二阶段,孩子能够对自己进行有效控制,其表现就是随时都可以服从命令。
第三阶段,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受能力限制,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完成的。这种认识让孩子会有发自内心的,对成人的服从。
5.意志力
意志是帮助孩子在没有外来建议的情况下,自己做出决定并将之付诸实施的能力。
让孩子获得足够的意志力,让他们在面对是非时能够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实现自我的控制,这恐怕是所有家长共同的愿望。
不要通过对孩子吼叫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也不要用物资奖励来鼓励孩子,这些都无法让孩子主动从内心想要变得更好。
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孩子通过内心的欲望对自己进行规范和控制。
当孩子在不断的“工作”中习惯了秩序和自我控制以后,他们自然就能形成顽强的意志了。
结语
家长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工作,给予孩子工作的自由,是对孩子品格习惯养成的最好帮助。
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的性格和社会观念都是在3~6岁这一阶段形成的。摒弃说教的方式,遵从于自然规律,让孩子在自由有序的环境中成长、发展,是家长能够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一篇《蒙台梭利敏感期早教手册:0~6岁品格习惯培养全书》的读书报告,后续是关于训练游戏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