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3版序言

虽然思维方法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不知为何,长久以来人们对物理学、经济学等具体知识的关注要远远胜过对人们是如何获得这类具体知识的关注。思维方法顶多只是智者在茶余饭后与新入道者闲聊的话题,从不曾像物理学、经济学那样被人们刻意地系统化、规范化。即使像哲学那样的涉及到思维的学科,关于如何指导人们像掌握技术那样掌握有步骤有规则的思维方法也不是它探讨的主要内容。

那么,当初是什么引起笔者严重关注思维方法的呢?我们发现,面对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各种有众多假设前提和被人们片段性地划分而成的学科知识不再像以前那么有效了。我们经常看到,即使那些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智者,尽管他们动辄旁征博引,也越来越难以就现实问题做出事后被证明为正确的判断。是否会结合特定条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越来越显得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尤其当我们面临的问题具有速变、巨变、共变的特征时就更是如此。

思维方法不仅关乎思维效率,它还直接关乎能否产生正确的思维结果。错误的或不严谨的思维方法经常是具体的错误决策和判断的幕后元凶。

的确,我们天天在思维,我们时刻在思维,可屡见不鲜的情况是思维的结果反倒可能把我们引入歧途,让我们蒙受损失,让我们经历痛苦!我们在哀叹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同时却很少问一问自己:你会思维吗?我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思维是人的本能。即使偶尔也会提及思维的方法,那也仅仅满足于零星的思维火花,从不曾奢望思维方法的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

笔者承认,世上的确没有包你正确思维的万灵药,但是笔者已经发现的关于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程序和规则真的能大大提高思维效率和大大减少思维错误。这套关于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规则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思维方法。

我们已经反复提及,多数人学习知识的重点都放在一些专门性知识上,如物理学、化学、机械维修技术、经济学、会计学、电工技术、厨艺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领域、对特定现象发生的规律性的认识。其实,我们还真的有必要抽出一些时间学习一点关于知识的知识,思维方法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思维方法能使你找到“山外看山”的感觉,能使你更清楚自己平时都是怎样思维的,自己的思维习惯有没有不妥之处,怎样才是正确的思维方法,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果你能经常关注这些问题,你的工作方式、生活态度乃至你的整个人生,都会让你有更加得心应手和游刃有余的感觉。的确,我们不少的失误、困惑和矛盾都和我们的思维方法有关。具体知识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的,但发现具体知识的方法—思维方法却在更深的层次上完全相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一套人类思维方法清晰地表述出来,传播出去。

人类探寻事物变化的规律通常有两大类方法:

第一大类方法是,直接用感官观察和用头脑记忆这个事物的出现和变化与其它事物有什么样的关联。这个事物与相关事物的出现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这个事物的变化与相关事物的变化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这样的先后顺序有没有重复性?如果我们发现了先后顺序,并且这个先后顺序还有重复性,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我们想探究的这个事物与相关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每当相关事物出现,我们就能提前预知我们要探究的事物也将要出现;每当相关事物发生变化,我们就能提前预知我们要探究的事物也将要发生变化。这种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忆要探究的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发现事物规律性的方法就叫形象思维方法(参阅本书第二章)。

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先天的和本能的思维。人们对它的正面评价是“灵活”,对它的负面评价是“不精确”。它产生的大都是不可言传的知识。人类的知识中的确有一些不可言传的知识,例如,我们很难用任何语言向他人传授怎样系上我们的鞋带,而那通常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演示就够了。

形象思维方法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直接记忆和比较感官感知的事物。例如,直接观察和记忆野兽粪便的软硬来判断野兽的远近。二是既可以从一个事物的外部去寻找与这个事物进行比较、参照的其它事物,也可以从一个事物的内部去寻找与这个事物进行比较、参照的其它事物。例如,形象思维方法可以假想一个风雨雷电现象之外的鬼神形象来解释风雨雷电出现的原因,也可以从一个死人形象之内的两个蛇咬的小洞形象来解释死人的原因。形象思维方法有许多专门的技巧、程序和规则需要我们研习,本书第二章将详细描述这些知识。

人类发现规律的第二大类方法是,先对感官感知的大量事物进行压缩处理,先对大量事物进行概念化处理,观察的是具体事物,记忆的却是代表具体事物的文字概念。我们要探究其规律性的事物和其它事物都被概念化以后,我们就可以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代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这种方法就叫概念性思维方法。概念性思维方法是运用分析、归纳、综合、演绎技术进行现实事物的概念化处理和概念间的组合关系处理。具体如何对事物进行概念化处理?如何组合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性思维方法也有许多专门的技巧、程序和规则需要我们研习。本书第三章至第十一章将详细描述这些知识。

概念性思维方法的全部内容就是首先将现实事物进行概念化处理,然后对已经形成的概念进行组合关系处理。在完成了对人类思维方法的一级分类以后,其中的概念性思维方法可以按照分析、归纳、综合、演绎技术的进化程度、对事物进行概念化处理的进化程度、对概念间的组合关系处理的进化程度这个组合标准,进一步区分为原始的概念性思维、古典的概念性思维、抽象思维、科学具象思维。其中的科学具象思维又延伸出战略思维。这属于人类思维方法的二级分类。原始的概念性思维、古典的概念性思维、抽象思维、科学具象思维既是概念性思维的不同种类,也是概念性思维依次进化的不同阶段。

从原始的概念性思维进化到古典的概念性思维,从古典的概念性思维再进化到抽象思维,从抽象思维再进化到科学具象思维,概念性思维越来越表现出是一种后天的和训练出来的思维。概念性思维产生的大都是可言传的知识。

人们每天做成千上万的决策,有些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有些是概念性思维的结果,有些是形象思维和概念性思维交叉运用的结果。由于人们错误行为的破坏力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加大,也由于世界的变化日益加快,当面对城市管理、企业管理、军事管理、国家管理、人生管理、科学研究等重要问题时,人们的思维误差容忍度越来越低,人们的思维缓慢容忍度也越来越低。找出思维的普遍规律、大幅度降低思维的试错成本,已经成为新时代对思维的迫切要求。

虽然缺乏方法论的指引,目前人们在城市管理、企业管理、军事管理、国家管理、人生管理、科学研究等领域针对许多具体个案的思维也已经硕果累累。笔者在本书中竭力想做的是,在思维方法的层次总结出思维的步骤和规则,为将来更多个案的思维铺平思维方法的道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