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软件方法》二三事

今天终于把UMLChina潘加宇老师的《软件方法》读完了,趁热打铁记下我看本书后的一些感受。

和我不同,潘老师是程序员出身,然后做了需求分析管理,因此我感觉整本书还是有一种开发人员的味道,也可以说是程序员独有的浓厚的逻辑性。因为本身我没有去过大公司工作过,也没有做过正儿八经的需求分析,因此通过UML来分析需求和业务是不是产品经理分析业务和需求的主流方式。

整本书看下来感觉里面的很多观点还是很犀利的。比如开发人员在分析业务或者需求的时候都画一些随随便便的流程图,越混乱的流程图说明他越想回避/掩盖那些不清楚的业务需求。的确,我就是,我在分析业务的时候遇到一些棘手的或者想不清楚的地方就会本能地避开,因此借助UML准确严谨地分析出业务需求逻辑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除了书中对UML中各种图的介绍外,有这么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摘录如下:

系统的出现可能对“受访者”不利。涉众头脑里的经验可能会因为信息系统的出现不再那么重要,甚至职位还可能会取消。所以在言语中暗示“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让你下岗”的意思是不适当的。即使是表示“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帮助您把工作做得更好”也不合适。他的工作做得很好!行不需要帮助。应该把自己把在一个低姿态的位置上“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帮助您更方便地完成工作”——方便,想方便的时候就方便一下。

看完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因为当时做油联系统的时候,我在设计系统的时候都忍不住想把加油员这个角色替换掉,或者说想要强制加油员这么做,以期我们的系统能按照我们设计的思路运行。但是实际上加油站已经有一套用着还可以的流程,虽然信息化程度没那么高,但是也够用了。李总一直不满意我的设计,他一直更我强调我们做的东西就是为了方便加油员使用,那个时候我一直没把这个太当回事,甚至觉得就应该加油员来配合系统运行,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当时的自己真的太任性了一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自己最早接触UML,也觉得束缚太多,比较抵触。 经历了一些开发实践之后,尤其是涉及到技术团队领导,协调开发团...
    jiaxiaolei阅读 8,332评论 0 2
  • 第八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8.1 定义问题与归结模型 定义问题的过程包括:理解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和用户的额需要,并...
    步积阅读 9,413评论 0 12
  • 我们在进行项目的时候,通过使用 UML 的面向对象图的方式来更明确、清晰的表达项目中的架设思想、项目结构、执行顺序...
    充满活力的早晨阅读 10,377评论 2 34
  • UML还有用吗? 引言 "uml的最高境界是用uml图直接生成可执行软件"这个已经实现了,例如用带有设计级调试和强...
    天下无敌强阅读 8,815评论 0 8
  • 今天回到学校时已经上课了,下课后学生看见我回来了,在办公室外面难掩住喜悦,当我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说:老师,您...
    白沙小学宋培培阅读 92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