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聚会时朋友们又分享了自己最近的运动,有个小伙伴对我说,看看人家,都在锻炼身体,而我,什么都没干,每天忙忙碌碌的,脚不离地,每天累得倒头就睡,忙来忙去,都不知道忙了什么,反到把自己的身体给忽视了。
我愣了一下,然后对她说:脚不离地的工作难道不算一种运动吗?都那么忙了,难道还要逼自己去跑个半马?
这个回答,好像是与大环境不符的。这是个什么环境?这个环境是人人都以运动为荣。一群人聚会,人人都在分享着自己的运动习惯,弄得不去健身房或瑜伽馆办张卡的人,都不好意思开口。
无论是看文章还是听别人的分享,推崇的都是那种边思考还要边跑步的努力。有人顶着雾霾的破天气,还要走路上下班,有人中午不吃饭,跑去瑜伽馆,有人下午下班不回家去打羽毛球,有人晚上不早睡大半夜去夜跑。
首先说明,我对这类人非常佩服,他们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还在挤时间为自己积累一种运动的习惯,真的很了不起。
但扪心自问,我做不到,最重要的是,对那种状态,没有一点打心里的渴望。
我家离单位很远,走路不可能;
我中午不吃饭会很饿,下午没法好好工作;
我一下班就想回家,见孩子心切;
我晚上哄孩子睡觉常常能把自己哄着;
甚至,我都没有办法一边运动一边思考。
听起来像是在给自己找理由,但句句情真意切。你说,像我这种人,是不是就罪该万死呢?
其实我是个享乐派,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而且,身体还算硬朗,没病没灾,连个感冒都不得,用我妈的话说,就是“壮得跟牛似得”,话说,我是个女的,虽然看起来粗壮粗壮的。
其实,我真的不是没有做过运动的尝试。
我试着早上班半小时,在单位的院子里快走,走到出了一身汗,累得腿软。
我试过中午去做瑜伽,可是我实在无法体验那一呼一吸间的沉静和愉悦,而是趁教练不注意,赶紧喘几口又短又浅的粗气,把气喘匀了再说。
我试过晚上出门夜跑,可公园人多且杂,这边一群广场舞,那边一群大秧歌,歌声四起人头攒动,实在不是个好地方。
可结果是什么呢?别人都说,运动当下虽然累,但却带来了一天的好精神,而我,运动当下很累,可这工作一天啊,却更累!
我觉得我很努力了,你看我都各种尝试了,都把自己感动了。可是那半年,我真的没有什么身体上的变化,唯一的一点变化,就是偶尔被人看到,赞叹一番。总的来说,还是停留在表面虚荣心的程度。
后来,我决定由着自己性子去活,让那帮运动着的人鄙视去吧,反正我要活的舒服自在。
于是,我仍然早来上班半小时,然后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安静的听网络课,做笔记,或者在窗前读书,思考,这是我一天中最投入的半小时。
于是,我中午开始把自己关在休息室,拉上窗帘,找个最舒服的姿势,边看美剧,边做手工,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总觉得追剧就是浪费时间,追剧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疗伤手段,难道这不算用途吗?
于是,我开始在上班的路上听各种广播,听蒋勋讲《红楼梦》,听罗胖侃历史和时政,听吴晓波谈经济,虽然身体没运动,但大脑却在拼命地转,从没有这么强烈的知识饥渴感。
于是,我回家开始陪孩子下楼玩,用呲水枪打水,挖沙子,追着跑,什么都干,我才不管那是不是一种锻炼。
这样做的结果是,我越来越快乐,喜悦来自于内心,它安定,平静,无关乎数据统计,却送走了伴我很久的失眠和焦虑。坚持输入让我变得心胸开阔,坚持输出让我半年写了20多万字。这些都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可这不都是别人运动想要带来的吗?
我不是运动习惯的反对者,但我坚信,只有精力充沛,每天吃好睡好,有时间娱乐,有时间陪家人,把身体和心灵都滋养得很好,才能让坚持成为一件可持久的事情。
运动是为了让人快乐,而不是因为要快乐才去运动,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