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系受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抗疫+云课堂”背景下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公报,课题编号:2020YQJY471。课题负责人肖佳裔。组员:严丽杰、周悦、姚睿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传统的课堂教学被搁置。在“抗疫+云课堂”背景下,我校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显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已有的线上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为基础,结合学生“云端学习+家庭居家”的实际教学情况,本研究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的需求,提出五种适配于信息技术的云课堂教学模式,如基于问题情境的线上教学模式、基于微信推文的范例教学模式、“自学+答疑”的翻转学习模式、嵌入式探究学习模式和“体验-概念获得”式学习模式。同时,结合各模式的实施情况,从学校、教师、家庭三个维度,提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在学校维度上,应做到“网络培训+线上巡课”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跨学科整合促信息素养;在教师维度上,应做到教师素养再提升,教学资源再建设,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评价体系再建设;在家庭维度上,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协作联合。
关键词:云课堂;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传统的课堂教学被搁置。自“云开学”以来,学生在家里利用各种电子设备进入“云课堂”进行语数英科社各科课程的学习。根据学校整体的教学安排和学生实际的情况,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和心理学科将结合本次疫情,以线上德育课程及空中课堂微信推送等形式落实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根本目的。信息素养是指明确信息需求、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从而创造性解决问题并遵守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综合性素养,大致可分为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信息道德与法律四个方面。《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但在“抗疫+云课堂”的背景下,我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通过“云家访”与学生和家长进行的交流和对微信推文阅读量的统计,笔者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在信息意识与认知方面,空中课堂推文阅读量普及度较低,学生缺乏对有效信息的关注和感受;部分学生轻易转载不良信息,无法从海量数据中甄选和判别正确的信息;
(二)在掌握信息科学与知识方面,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各类电子设备登录云课堂和使用麦克风进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不知道如何使用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不会查看微课PPT,不会书写,不知道如何在讨论区发表观点,不会提交答题测试、无法提交和订正课后作业的现象;
(三)在信息应用与创新方面,部分学生无法在云课堂中进行团队合作研讨;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界面卡顿、账号离线时,无法独立解决此类问题;
(四)在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部分同学在云课堂的讨论区胡言乱语、大量刷屏、乱写无关信息。
这场战“疫”是场光荣的战争,结合疫情出现的各类问题,理应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教育契机,能够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和成长。因此,在此背景下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是极有必要的,也有着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匹及的优势。如何在“抗疫+云课堂”背景下更好地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我校存在的几个问题,本研究将从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家校三方联合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并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升我校学生信息素养。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云课堂
疫情期间,为最大限度减少学生聚集,学生无法正常到校进行上课,为解决这个问题,浙江省于1月26日启动延迟开学线上教学的筹备工作;2月6日发布《关于防控疫情延迟开学期间在全省中小学全面实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就防控疫情延迟开学期间中小学全面实施的线上教学工作明确了工作目标、实施原则、实施准备、教育教学组织安排和保障措施。2月10日,浙江省全面实施“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之江汇教育广场和各地资源平台(如华数杭州共享课堂)积极提供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我校也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组织学生在家进行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云课堂是指为积极应对疫情状况,以学校为主体,以各网络平台(乐课、钉钉、QQ等)为传播媒介,依托各类资源平台(之江汇、学习强国、华数TV、微信公众号、个人网络空间等)提供的拓展资源而范围性实施的线上教学活动。
(二)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由图书检索技术演变而来的。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技能。随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1]。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认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知道如何学习,具有较好的识别、筛选、获取、整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在解决问题时有效地找到解决途径[2]。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布拉格宣言:走向具有信息素养的社会》,该宣言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面向信息素养的指标》,强调了信息素养和社会的联系,提出信息素养是人们成为终生学习者和对知识社会产生贡献的基础。日本文部省《信息教育指南》提出信息素养包括了对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及传递能力,了解信息化社会特征,具备信息责任感和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这四方面内容[3]。我国教育界对信息素养的关注始于上世纪末,各学者也结合时代背景从各个角度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定义。1998年,王吉庆教授在《信息素养论》一书中提出信息素养由信息知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信息文化素养三个层次相结合,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进行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修养和能力[4]。2001年,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素养由信息技术水平、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将信息融入社会的态度三方面构成[5]。2002年,祝智庭教授指出信息素养是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及其在相关信息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意识、思维、手段、伦理道德等内容[6]。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素养进行定义时主要包含了一下几个要点:信息素养的能力等于信息应用意识加上具体的应用操作;信息素养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包括了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信息素养有利于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因此,结合中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本文将信息素养定义为明确信息需求、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从而创造性解决问题并遵守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综合性素养,大致可分为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信息道德与法律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与认知指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的应用意识和保健意识等;信息科学知识指对信息基础理论知识和信息应用知识(如技术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信息应用与创新是指学生能否利用信息技术实践,进行查找、获取、加工、处理、交流、评价和创新信息等;信息道德与法律指对信息社会道德、法律法规和安全的认识和应对。
三、研究综述
(一)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提出离不开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从学生个体、教师、学校和家庭四个层面对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在学生个体层面上,Danica Dolnicar等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信息素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理偏好也会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7];散国伟等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多层级影响因素模型,得出学生的性别和年级会对信息素养产生显著影响[8];杨浩等则发现学生年级、生源地均会影响初中生信息素养[9];方长春提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受到荣誉、成绩和情绪的影响[10]。在教师层面上,Aesaert 等建构了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模型,发现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会影响学生信息素养[11];覃丽君基于ICITS2013的数据研究发现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支持程度会对学生信息素养产生影响,学生个体使用信息技术的年限也会影响信息素养的得分[12]。在学校层面上,谢建通过对参与“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的38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信息化环境(软硬件设施)均会对学生信息素养产生影响[13]。在家庭层面上,Julian Frailloon等通过对挪威、德国等学生信息素养调查显示,学生性别、父母的社会地位、种族,学生在家中使用计算机的经验和使用频率都会对信息素养产生影响[14]。
(二)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个体等方面出发提出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如果永喜就提出要完善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并切实提高教师将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15]。郭雪菲则提出要发展校园信息文化,就学生个体而言,要培养信息技术兴趣[16]。桑国元等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环境、培训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提出了教学策略[17]。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且均集中在线下教学,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基于云课堂背景,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同时,疫情亦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本研究将借鉴已有的中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调查并就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结合“抗疫+云课堂”背景,对中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提升线上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如下:
1.综合测评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现状
本研究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测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通过问卷调查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现状,对学校的各授课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进行电话访谈调查,同时观察云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发现学生表露的信息素养水平欠缺之处,尽可能全面地了解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和数理统计方法全面深入地评估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探讨性别、年级、文化课成绩、信息设备使用频率、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使用态度和自我效能等因素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2.提出“抗疫+云课堂”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抗疫+云课堂”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占学校线上教学的时间比重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本研究以已有的线上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为基础,结合学生“云端学习+家庭居家”的实际教学情况,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的需求,提出几种适配于信息技术的云课堂教学模式。
3.构建“抗疫+云课堂”背景下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对信息素养进行解读,进一步明确中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云课堂教学模式,结合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调查现状和教学实施现状,通过实践观察、自我反思、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访谈结果,有针对地提出策略模型。
(二) 研究内容
1.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通过查阅文献,参考国内外各学者编制的信息素养量表,以疫情作为问卷情境的主线,制定调查问卷,结合电话访谈等形式,了解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为研究后测提供对照。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后,本研究以石映辉等学者设计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估标准。标准包括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4个一级指标,信息敏感、信息应用意识、信息保健意识、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应用知识、信息的获取与识别、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评价与创新、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与法规和信息安全等13个二级指标[18]。
结合疫情现状,改编朱莎等学者设计的《中学生信息素养评价问卷》[19],调查问卷由三大部分组成: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信息素养测试题和学生五级李克特调查量表。五级李克特调查量表涉及的维度有信息设备使用情况、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信息技术使用态度、自我效能等四方面。整个问卷共84题,其中包含两题重复性题目以排除无效卷。
2. “抗疫+云课堂”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出
本研究以已有的线上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为基础,结合学生“云端学习+家庭居家”的实际教学情况,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的需求,提出几种适配于信息技术的云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基于问题情境的线上教学模式、基于微信推文的范例教学模式、“自学+答疑”的翻转学习模式、嵌入式探究学习模式和“体验-概念获得”式学习模式。
3. “抗疫+云课堂”背景下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建构
在以上五种模式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本研究结合各模式的实施情况,从学校、教师、家庭三个维度,提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分别是“网络培训+线上巡课”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跨学科整合促信息素养、教师素养再提升、教学资源再建设、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评价体系再建设、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协作联合。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Z中学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因学校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尽可能排除了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诸多干扰性因素。
(二)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编制学生问卷和访谈提纲,随机选取教师、学生、家长进行电话访谈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我校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为研究后测提供对照,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文献研究法
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通过中外数据库、课题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中汲取理论知识,广泛收集与信息素养等主题相关的研究资料,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3.行动研究法
从云中课堂和微信推文等实践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对接下来的操作进行分析调整后再次尝试,利用登记评价量表法和记录法进行记录观察,边实践边反思调整,总结并创新。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0.3-2020.4)
认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理论知识,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确立并完善课题实施的方案;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根据前期经验准备和理论支持,认真撰写研究方案。
2.实践阶段(2020.5-2020.7)
根据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初始水平,结合疫情现状,改编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结合多种学习方法,让课程更具魅力,网络培训+线上巡课,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协作联合,共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并优化学习内容、方法和环境的策略;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分析、梳理,进行第二次的实践。
3.总结阶段(2020.8-2020.9)
完成数据分析,形成文字稿;整理研究材料,整理各类观察记录,视频记录,归纳实践经验所得;撰写研究报告及论文;结题鉴定。
六、研究成果
(一)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四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平均值略低于中位数,说明本次调查的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有待提高。在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和信息应用与创新层面,平均值略高于中位数,说明调查对象的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水平处于中等略微偏上的水平。在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平均值小于中位数,说明调查对象的信息道德与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了解信息法律与法规、了解信息安全常识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和加强。
在文化课成绩方面,研究发现优生的信息素养总分显著高于待优生,信息意识与认知和信息科学知识也显著高于待优生。这与预期设想一致,优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掌握了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和信息工具为学习服务,使得其能够有较强的信息应用意识和保健意识,并掌握较多的信息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但在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优生和待优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两方面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在集体授课时使多数学生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学到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疫情中使用的一些高新技术,如5G、AI等,就很有深入了解的价值。同时,将待优生有待加强的信息意识与认知和信息科学知识制作成知识点微课,构成知识网络,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观看,查漏补缺,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泛在学习。
在信息设备使用频率方面,研究发现学生信息设备使用频率越高,信息意识与认知水平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学生使用信息设备愈加频繁,对信息就保持了更持久的注意力,能够将信息技术视为学习、生活的必要手段之一,能够有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需要阶段性地布置一些让学生使用信息设备完成的简单任务,使其保持良好的信息敏锐程度。但在“疫情+云课堂”环境中,学生在家中是有较多的时间来接触和使用信息设备的,所以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信息技术使用的小窍门,使其更够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不走弯路,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其产生对信息技术的自我探索,实现主动学习。
在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方面,研究发现学生使用越多的信息技术工具或平台,其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就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各种信息技术,使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来方便学习生活,拓展信息知识、提升信息技能。但其对信息道德与法律有不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接触过多的信息技术工具、平台,会使其更容易接触到一些灰色区域,也有可能会沉迷于网络,进行一些娱乐性的应用。因此,需要教师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在云课堂过程中,了解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积极解决,为师生的云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也应该阶段性地通过“云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强调网络道德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
在信息技术使用态度方面,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越积极,其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就越强。这是因为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对其生活产生便利,他们就会更用心、更有效地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其遇到的问题,更愿意通过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技能。因此,教师应将学习任务与真实情境、真实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积极的信息需求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是很有用的,对他们的生活、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应将家长带入到学习共同体中,在课余时间,将自己学到的内容讲解给家长听,温故知心,共同促进信息素养的提升。
在学生自我效能方面,学生的自我效能越高,其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就越强。当学生有自信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时,他将全力以赴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案[20],而这也能促进他对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思考,让其更有效地利用好信息技术工具来完成任务。因此,任务的设置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觉得自己可以完成,但是通过完成前置的任务,又能对之后的任务有所新的认识和思考,步步逼近,采用分层的任务形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动动脑筋,再困难的问题也能分解成他所能解决的任务。
(二)“抗疫+云课堂”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云端学习+家庭居家”的实际教学情况,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的需求,提出适配于信息技术的云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基于问题情境的线上教学模式、基于微信推文的范例教学模式、“自学+答疑”的翻转学习模式、嵌入式探究学习模式和“体验-概念获得”式学习模式。
1.基于问题情境的线上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在云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线上进行全校范围的集体授课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聚焦于学生们在云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以真实情境中发生的问题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例如,可以灵活运用教师发现学生信息素养的不足之处,将“如何使用麦克风交流”、“如何在讨论区发表观点”、“如何合理地使用讨论区”等信息科学与知识、信息道德与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始线上教学。
因为问题的切入点切实存在于学生身边,且部分信息素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解决该类问题,因此,可以开放讨论,进行分享会,由学生来讲解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教师则负责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后进行总结归纳,但立足点不局限于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要在此基础上升华至元学习的高度。例如,教师将“如何使用麦克风交流”作为问题导入后,学生们热烈讨论,教师在点评完学生们的解决方案后,提出“如果没有学习伙伴给与的建议,还可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出在独自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网络也是一个不错的助学伙伴,学生应该学会科学有效的搜索方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到应该如何学习。
同时,如果导入的问题是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太了解的或需要着重强调的,则教师可以将新知讲授环节提前,在讲授完后辅以团队竞赛的活动来巩固学习。例如,因为中学生的信息道德与法律意识还不够强,需要教师多次强化,因此在这部分内容中,以“部分同学在讨论区乱写乱画,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使用讨论区这类公共平台来发表观点呢”为问题情境导入,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各类真实事件,辅以法律法规常识,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平台发表观点也应规范文明,不然会导致许多危害安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发生,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选择能力和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随后,以小A作为主人公,将网络暴力的几种表现形式,如谩骂、地域攻击、煽动性言论设置为多项选择题或开放性问题进行测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解答。最后,教师加以点评升华,并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2.基于微信推文的范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云课堂实施模式主体在基于微信推文的范例教学模式。针对我校学生信息科学知识掌握度不高的现状,可以结合疫情现状,改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现有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疫情背景下,5G、AI等新兴技术的运用,可以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优化学生的学习内容,改编课程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从培养国际化思维、培养创新所需技能、发展信息技术相关能力、关注人际情商等方面,将知识结合实际情景向学生娓娓道来、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并辅以相应的文稿,标注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搞混的或出错的内容,编辑成微信公众号推文进行推送。同时,教师在家校沟通群中布置任务,由家长督促学生在线下完成任务,并提交给教师。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后将学生的任务完成成果和进阶版的活动任务再次以微信推文的形式推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完成加强后的任务。
以“二维码与健康码”为例,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以真实情境“健康码的运用”为导入,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例如:
“任务一:
观察:你可以从QR码中观察到一些什么(有哪些不会变的区域、有什么规律,至少找出3点哦)
任务二:
讨论:猜一猜这些不变的区域有什么作用呢?
任务三:
使用搜索引擎,通过图片、注释、视频等多媒体材料了解QR码编码过程。”
同时,可以设置部分需要与他人协作的学习任务。一方面让学生能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和在家学习的其他同学网络沟通,关注网络沟通的习惯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也参与到新兴技术的学习中,让学生能在为家人讲授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共建学习共同体,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进阶任务一:
和伙伴简单介绍一下QR码编码的过程吧!
进阶任务二:
和伙伴讨论: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中见到过或使用过二维码?
进阶任务三:
DIY一张二维码吧!”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文保存在云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刻再次温故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补差的渠道。
3.“自学+答疑”的翻转学习模式
“自学+答疑”的翻转学习模式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教师创设情境,明确项目任务,就项目任务中可能用到的学习资源制作微课并编写导学案等自学资源,推送至家校沟通群,学生就预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并提交。教师分析导学案完成情况,在线上集中进行学习成果点评与反馈、关键要点强调突破和疑难问题解答,从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在此过程中,因为自学和答疑两个阶段是充分异步的,所以给了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结合教师提供的分层次、阶梯上升的脚手架,学生很容易就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用Scratch制作病毒扩散控制模型”为例,教师在线下制作好作品的演示微课,并将Scratch运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制作成导航文件,配以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自学。自学完成后,将导学案和学习成果发送给老师,老师将关键要点进行强调突破并对学生提出的或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再次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4.嵌入式探究学习模式
在STEAM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同时,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通过提供各个平台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出于自己的学习兴趣提出想要探究的想法,实现方式是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该学习模式旨在为学有余力且具积极信息需求意识的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当学生出于个人兴趣需求提出了一个探究问题,教师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予以个人指导和建议,教师确认项目的可实施性后,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和探究,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时由教师提供帮助,必要时,可以借助企业、各行业专家和网络优秀案例的力量,从而撰写得出项目汇报书。教师提供平台进行分享交流,集思广益对项目进行优化迭代。
例如,在疫情期间有一个作品征集活动,某班的学生积极联系到老师,希望老师提供指导。教师帮助她分析问题,并一步步引导她进行思考最终的作品的展示形式和内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积极配合,在力所不能及的方面推荐她咨询其他专家,例如如果要选择音乐,可以咨询音乐老师的意见。
5.“体验-概念获得”式学习模式
“体验-概念获得”式学习模式适用于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可以在确定学习主题后设计学习任务单。学生在家中根据任务单,和家人一起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来体验这个活动,将活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这个过程体验让学生发现概念的一些性质,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等方面去理解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者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学习。
例如,可以将“二进制”和“信息加密解密”这两个知识点设计成“体验-概念获得”式学习模式。在二进制的表示中,制作独特的卡牌,点数分别是1、2、4、8、16……把面朝上的牌当作1,面朝下的牌当作0,则对应几个点就代表这个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的值为多少。由一位家庭成员担任主持,几位家庭成员比赛进行作答。在信息加解密中,根据字母加密表进行信息加密,和家庭成员互相传递,解密对方给你的信息。同时,在此基础上,学生在体验后会提出,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传递给XX的信息,那可以怎么办呢。学生可以自己开动脑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移位加密和替代法等等。
(三)“抗疫+云课堂”背景下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建构
在以上五种模式下为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研究从学校、教师、家庭三个维度提出了一些策略:在学校维度上,应做到“网络培训+线上巡课”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跨学科整合促信息素养;在教师维度上,应做到教师素养再提升,教学资源再建设,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评价体系再建设;在家庭维度上,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协作联合。
1.网络培训+线上巡课,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针对我校学生信息应用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在钉钉、QQ、微信等平台进行网络培训,让学生能够熟悉云课堂平台的操作,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在云课堂授课过程中随机线上巡课,了解授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向技术中心报备,予以解决,为师生的云课堂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也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环境。
2.跨学科整合促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仅只依赖于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的培养,还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学习。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整合,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需求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而养成独特的学科思维。
3.教师素养再提升
虽然初中信息技术不作为中考科目,但教师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长远意义和近期意义。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信息素养的培养现状、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和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序而坚定地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例如,适逢疫情,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探讨一下人脸测温仪的原理。结合学生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渴求,以“注重启蒙、兴趣培养”为出发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和百度人脸识别模块的体验应用,打破“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了解到图像识别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潜力。
4.教学资源再建设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要针对知识点制作微课、导学案、任务单等学习资源,实现师师、师生之间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在
5.教学模式灵活运用
在“疫情+云课堂”背景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尤为重要,如果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就无法避免学生在云的那端玩游戏或干其他事情。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针对不同维度的信息素养提升内容,教师可以灵活选择教学模式,例如创设情境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组内竞争以激发团队精神,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等。
6.评价体系再建设
参考权威学者提出的评价量规,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校本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例如,在上述提出的五类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进行线上和混合模式开展的三类教学模式时,会积极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性材料体现)、学习成果(结果呈现)、学生表达(成果展示)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可以是积分、徽章、排行榜等激励机制。同时,学生也会参与到学生彼此之间的评价,整个线上课堂氛围大多以有序的讨论为主,教师会在学生完成成果并进行展示后给与发放定制化的结业证书和小礼品。在进行基于微信推文的范例教学模式和“体验-概念获得”式学习模式,成果分别以微信发布和成就感参与感获得来体现。
7.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协作联合
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仅起到引导的作用,真正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由于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够成熟,所以在现阶段需要家长协助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实时沟通,确保学生在云课堂学习中的自觉性。学生也可将自己学到的内容讲解给家长听,温故知新,共同促进信息素养提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云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网络道德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并掌握辨别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
七、研究效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策略实施,研究进行了后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仍有较多的提升空间。
八、问题与反思
本研究以Z中学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首先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测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通过问卷调查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现状,对学校的各授课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进行电话访谈调查,同时观察云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发现学生表露的信息素养水平欠缺之处,尽可能全面地了解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和数理统计方法全面深入地评估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探讨性别、年级、文化课成绩、信息设备使用频率、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使用态度和自我效能等因素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针对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已有的线上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为基础,结合学生“云端学习+家庭居家”的实际教学情况,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的需求,提出几种适配于信息技术的云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基于问题情境的线上教学模式、基于微信推文的范例教学模式、“自学+答疑”的翻转学习模式、嵌入式探究学习模式和“体验-概念获得”式学习模式。
在以上五种模式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本研究结合各模式的实施情况,从学校、教师、家庭三个维度,提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在学校维度上,应做到“网络培训+线上巡课”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跨学科整合促信息素养;在教师维度上,应做到教师素养再提升,教学资源再建设,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评价体系再建设;在家庭维度上,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协作联合。
本次研究过程的调查范围不广,整个研究仅基于Z中学一个学校的样本数据;问题与策略的分析仍待加强,研究结论可能不适用全国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全面性要求。在后续的研究中,本研究将进一步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改进与完善教学模式流程,开拓调查对象,结合教学实际开发不同模式更为有特点的课例,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建议。
信息素养已成为国家和个人竞争的有利要素。调查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并结合“疫情+云课堂”的实际背景,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丰富了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实践,为学校有效开展信息数据“云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后续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改进该策略模型,使其能在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有更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将尽可能扩大样本的选取范围,为得到更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研究结论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九、参考文献
[1] Paul Zurkowski.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and Priorities.US National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74.
[2] ALA.ALA Presidential Coni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1989.
[3]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EB/OL].[1989-01-10].http://www.ala.org/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esidential.易红郡. 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经验[J]. 教育探索, 2001(7):90-92.
[4] 王吉庆. 信息素养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 李克东. 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 电化教育研究, 2001(8).
[6] 祝智庭, 顾小清.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37-41.
[7] Danica Dolnidar, Podgomik B B . Some Predict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C]//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Springer, Cham, 2017.
[8] 散国伟,余丽芹,梁伟维,黎欢.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多层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8):86-93.
[9] 杨浩,韦怡彤,石映辉,汪仕梦.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个体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8(08):94-99+126.
[10] 方长春, 李东生, 曹晓琳,等.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粗糙集理论[J]. 情报科学, 2018, V36(2):58-62.
[11] Aesaert K, Vanderlinde R, Tondeur J,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pupil, classroom and school level characteristics to primary school pupils' ICTcompetence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5, 87(C):55-69.
[12] 覃丽君.中学生计算机与信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以 2013 计算机与
信息素养国际测评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3):56-62.
[13] 谢建, 董玉琦. 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C]// 中国教育技术
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007.
[14] Fraillon J , Ainley J , Schulz W s et al. The Influence ofStudents5 Personal and Home Background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Literacy[J].2014.
[15] 果永喜.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以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D]. 2015.
[16] 郭雪菲. 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 2015.
[17] 桑国元, 董艳. 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037(011):108-112.
[18]石映辉,彭常玲等.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8):73-77.
[19]朱莎,石映辉等.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评估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8):78-85.
[20] Bandura A. Guide for constructing self-efficacy scales[J].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adolescents,2006,5(1):30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