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想独占的东西越容易离开你!读《道德经》第二十九天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释义:

有人想将天下强占为己有,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个人感悟:

 这一章,读懂很易,讲明白却不易,我想了想,先用两个历史上的对比来讲讲这一章的意思吧!

  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有几个朝代是少数民族执政的。但是,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在成为了国家的统治者之后做出的行为不同,对产生的结果也完全不同。

在民族征服的过程中,北魏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在征服战争中也常常出现疯狂的民族杀戮,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虽已日趋缓和,但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农民起义年年爆发,特别是公元445年在陕西杏城的卢水胡人盖吴领导的起义,发动了十余万人参加起义,北魏政府派出6万骑兵前来镇压,统治者拓跋焘亲临指挥,最终盖吴被叛徒杀害。盖吴起义失败了,却使北魏统治者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到了年轻的孝文帝时期,他虽然年轻,但是英明聪慧。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政权的巩固,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在祖母冯太后的扶持下,励精图治,在统一的北方大刀阔斧地实行汉化运动,实行均田制,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采取汉族通行的礼乐刑法,使北魏政权一改几代人以来政局不稳的局面,呈现出政通人和的繁荣。

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鲜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崇尚汉族传统文化,实行汉化政策,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起了重要的作用。

而后期的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在取得国家政权后却在民族的问题上面严重的区别对待,表面上尊重汉人,尊重儒家。但是,对于人民的等级划分上却永远把汉人与统治阶级民族的人区别开来,并且给予轻视和压迫。这一系列的行为措施导致这个两个政权的君主即使取得了天下,却依然被反对,元朝有反元复宋,清朝有反清复明,而清朝的反清复明运动自建国开始直至亡国从未停歇过,最终都还是被亡了国。

同样是国家的统治者,拓跋宏没有因为自己是鲜卑族的皇帝就把鲜卑族看得更高级一点,反而是采取了各种手段促使名族融合,他心里装的不是只有鲜卑族,而是整个天下的人民,只有大家不分彼此了,才会真正的成为一家人,事实上也如他所愿,民族的融合确实为中华文明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而他本人也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立下大功的鲜卑族皇帝,史书留名!

而元清两朝,取得统治之后对汉人的歧视和压迫,让人觉得这个国家的汉人都是在为满蒙服务的奴隶,这是大大的悖逆了人性,所以才会受到了各种反对和抵制,而始终被历史诟病。

毕竟现在不是诸侯争霸的年代,兵荒马乱刀光剑影的争夺我们也无法想象。但如老子在第十四章里所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任何一个道理不同的时代都有它显现的地方。我们去理解一件事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明白一个道理,并能行之有效的运用在生活中。

朋友曾与我说起过他的一场经历,一个旧的上司离任,来了一个新的上司。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和势力,这位新上司就开始对自己身边的人慢慢洗牌,并逐渐培养自己的新势力。

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人跟他不能站在一条线上,就会面临被调整,这种调整很多都是不看工作不看具体能力的。重要的指标就是听话不听话。这个上司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势力范围都变成为自己利益服务的。

但是,他身边的人都是他的亲信,因为利益联结在一起,大家都要为他马首是瞻,没有反对的声音,导致上任不到两年就因为工作上出现了很大的漏洞最后被免职,还需要承担很多追责追债,一败涂地。

无独有偶,他去到另外一个单位后,又经历了一次上司的调整。本来他心里都已经做好了各种最坏的打算,但是半年下来,没见这个新上司做过什么动作,只是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并带动好部门的发展。

这个过程中上司还能充分了解和发挥自己部门同事的优点,甚至亲手为很多人的升迁做了助推。几年后,集团大调整,他的这位上司竟然因为多人举荐,成功去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当然他本人的工作成果好是一方面,但神来之笔是这些推荐他的人对他推崇备至却毫无利益相关,让人觉得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而这一切正是源于他当初的大公无私。

古今两种对比放在一起,借古鉴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你越是想要独霸的东西,你越无法把握。当你放开胸怀去接纳、去包容,却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的收获。

老子也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循“道”而行,大公无私,忘小我方能成大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个神秘消失的民族,这是一个将文明刻在石头上的民族,但消失不是消亡,是民族融合、和谐的开始。 鲜卑民族就如同星...
    群群阅读 9,600评论 10 11
  • 序 北魏,是拓跋鲜卑在苻坚大帝淝水惨败之后建立的一个国家,起初定都于盛乐,后来迁都于平城,开国君主为拓跋珪,第二代...
    阅过边界阅读 6,004评论 4 13
  • 首先声明,我没看过原著,看的是电视剧,我是星月粉<( ̄︶ ̄)> 先来看一下百度百科上的楚乔传词条 西魏年间乱世混战...
    probuspuer阅读 8,638评论 3 3
  • 一件事 一个人 重要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这难道还不够自豪的么? ——王某 那个青春荷尔蒙退散 相聚相离之后,败给...
    木秀丶阅读 1,677评论 1 1
  • 裁界当日,参加界裁的两老寨首、寨首回寨,将裁界情况反馈给牧民;犹如在平静地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立刻激起轩然大...
    山神山神阅读 2,54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