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6:30分,我和女儿坐上了开往华山的大巴。
大约两小时后,抵达华山景区,排队等候了一个半小时,坐上进山中巴。
泰山雄、黄山奇、华山险,8年前登顶泰山,徒步;11年前登顶黄山,徒步,那时毕竟年轻!
华山之险,早有耳闻!
自古华山一条道,如今,又多了一条道——索道。如果不想或是不敢挑战,可以买一张门票,再买一张往返索道票,8分钟上山,峰顶游览一番,8分钟下山,算是到此一游!
我想,登山的意义不在于此,更何况带着一个大孩子!于是综合考虑到时间和自身实际,我们选择单程索道票。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山脚,我们娘儿俩商量了一下,趁上午凉快、体力好,登上去。下午又热又累,赶时间,乘索道下山。
才进山,就下起了小雨,女儿兴致很高,说:“妈妈,买件雨衣吧,免得打伞影响游玩!(殊不知,根本不可能打着伞登华山)”于是花十元钱买两件一次性雨衣穿上。 没走几步路,嫌雨衣闷热、不透气、累赘,干脆脱了,这时,雨不大不小,降温又不至于淋湿,我们一路向上。
拉着扶梯或拽着铁链往上,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已被陡直的石阶路耗得满头大汗。这时, 昨晚上山的游客已纷纷下山,颤抖着双腿,挥汗如雨,告知我们前面还有四五个小时的路程,更陡更险!
小孩的脸像山中的天气,说变就变!鼓励,没用;说教,没用;责骂,不可!勉强前行了一段,正好有个休息平台,坐下,喝水休息,女儿一脸愁容,怎么也挤不出一点笑容,我们无言以对。
情绪极度低落,我抬起头,假装欣赏风景,突然,眼睛一亮,我指着眼前的一座山峰说:
“宝贝,你看这山峰像不像一头大狮子?”
“那是头,山顶的灌木丛像它头顶的鬃毛。”
“那是它的鼻子,那是它的眼睛,雄视着前方。”
“那是它发达的胸肌,那是粗壮的四肢。”
“你看,后面圆实的部分是它健壮的屁股。”
女儿终于笑了。忘了疲累的我们拍拍照,看看众游客相,继续前行。
一路上,上山的、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自然地搭讪,缓处相互询问从哪里来;险处,喘气,交流经验,当然问得最多的还是离山顶或山脚还远吗。
中午12点,在一个缓坡处休息时,我看到一对母子坐在路边,母亲的年龄很大了!我主动搭讪,老太太说她今年71岁了,和儿子带着六岁的孙子一起登华山。她们昨天中午12点开始登山,夜里在明亮的灯光下前行,休息了几个小时,凌晨四点又开始,遇上我们时已经爬完华山东西南北中五峰,正从北峰顶下山。全程徒步,没有坐进山车,没有乘上山索道。她鼓励我们别怕,也告诫我们有一段天梯几乎是垂直的,太险,从右边绕一绕。我被老太太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和女儿用坚定的眼神对视着,女儿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老太太六岁的小孙子已经跑前面去了,我们遗憾地在某一个路段与这个勇敢的孩子擦肩而过!
登山的路上,需要精神支柱,就像人生的路上需要有人摇旗呐喊!
后面的一半多路程,女儿再也没闹情绪,手脚并用,两次遇到陡峭的路,都以为是老太太告诫我们绕行的路段,我们也挑战着走险路,你要问有多险,反正是险到不敢回头望,不敢拿手机拍照!这样的路段,女儿埋着头一鼓作气到顶等我,而我只能平均用力,慢慢攀着铁链往上爬,路人直夸女儿棒!
就这样,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艰险的路!
太阳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了,我们正热得无处藏身,路的右边高处,一小股清泉从石缝里流出来,顺着石壁缓缓流下,把手放在石壁上,那清凉的感觉简直不可言喻。爱水是人的天性,更何况在此时此刻!女儿流连驻足,催了几次才继续前行。
距山顶不远处,真正的天梯出现在眼前了,几近垂直,凿石为梯,铁链锈迹斑斑,可见鲜有人走,这才是老太太所说的路段吧,我们抬起头一看,太阳火辣辣地照着,看不到顶,咽了几次口水,还是不敢涉足,只好选旁边的绕一个弧形的石梯走,也险啊!走到一半,前面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和我女儿差不多大的女孩,不敢进,不敢退,害怕地放声号哭,父亲把她扶到一旁给我们让路。我本来就腿脚发软,被女孩的哭声弄得心惊胆战。好不容易上到两道交汇处,遇上一下山男士,问我该走哪条路。我给他讲明情况,想必他也被那看不到底的天梯吓着了吧,自我安慰般的说了一句“景区标注‘下行’是有道理的”就选择了绕行的路。
前路凶险,有时绕一绕,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终于登上北峰最高处云台峰,此时,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凉风习习。我和女儿拥抱在一起,告诉她,往后的路,再难莫如华山路!
山顶游人如织,我们匆匆和金庸先生题字的“华山论剑”碑合影后,欣赏了一番山顶风光,由于赶时间,与另外四峰失之交臂。没登上最高峰——南峰,所以不敢像宋朝名相寇准咏华山,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下山,排队两小时,索道8分钟。虽然没有上山的经历耐人回味,但也悠然地观赏了上山时看不到的风景,那光秃秃的石壁上正如唐代刘禹锡说“凡木不敢生” 吧!我庆幸自己选的是徒步上,乘索道下,否则,让我看着脚底那艰险的路,也一定会踯躅不前吧!
人生亦如登山,正因为看不到来路,亦看不到终点,我们才会埋头向前,勇敢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