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人近中年,长期的工作操劳让本不是很大年龄的他显得比同龄人都显得苍老憔悴。研究生毕业后他就进了现在这家单位,做起了名不见经传的公务员。
早就听说公务员都过着“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轻松自在日子,谁知道自己所在的单位却忙的离奇,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地或外省出差,其余的日子在本市忙碌,实在没有心力顾家。 家里的一切只能靠妻子支撑,但妻子工作也忙。所以为生计奔波的他家庭布局就变成了夫妻二人忙工作,上高中的儿子去寄宿,而自己年迈的母亲被送去了敬老院。
母亲年近七十,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父亲前几年过世了,为了不增添儿子儿媳的负担,虽然都在一个城市,也还是主动要求住进了敬老院。虽说是养儿防老,但看到儿子天天忙地不着家,还能奢望些什么呢,想着跟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起也能作个伴。
但真正住进敬老院,她才明白,孤独的感觉不是人多就能抵挡的,白天人多大家有说有笑,但夜幕降临,一个人躺在床上,静谧伴随着孤独袭来,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她,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着往事,儿子小时候、老伴还在时候的音容笑貌,失眠也一样眷顾她。 寂寥,是她最深刻的感觉。唯一的安慰就是儿子出差回来时来看她,哪怕就是那么半天时间,她也快活地像小学生盼寒暑假一般。
他,忙着出差,忙着工作,忙的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照顾孩子、照顾母亲,但他依然在忙。有时他也怀疑这样的人生,为了让家里人过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怎么才算好呢?长时间形同两地分居还是不能陪伴儿子辅导功课,还是不能在母亲膝下尽孝?但没办法,单位的考核、领导的期待,还有所谓的争口气,都推着自己一直向前向前。
最盼望的是出差回来可以一家团聚,见到妻儿,见到母亲。
母亲操劳了一生,他虽然已经年近四十,但在他看来母亲是最坚强的,坚强的不需要依靠,不需要扶持,所以当年父亲去世母亲主动提出去敬老院,他也没有考虑太多就同意了。
老人嘛,多些人陪着说说话儿,解解闷儿,总好过一个人在家里睹物思人,况且两口子已经自顾不暇,实在也抽不出时间照顾老人了。出差回来到敬老院,看看母亲有没有什么需要置办的,冬天冷不冷、夏天防中暑,这些是他认为的头等大事,让母亲穿好吃好,看到母亲红润的面容就放心了。时间总是很紧,把东西送到聊不了几句,就要赶着走,只能留个背影给母亲。
总算盼到儿子来探望自己了,母亲欣喜的望着儿子疲惫的面容,心疼的念叨:“别太操劳了,人在外要多注意身体”。儿子说“知道了,知道了”,翻看着母亲用的吃的好不好。母亲的眼神不曾离开儿子,兀自希望儿子多跟自己说说话,去哪儿出差了,工作上遇到什么难事儿了,母亲能帮上忙吗?对,自己这么大年纪了,帮不上了,也别让儿子费这个神再说了。
他又看到了床头的那个泛黄的本子,抛给母亲一句“年纪大了,别费眼睛看些东西了。”母亲顺着儿子的眼神看到床头的本子,微笑着点点头,眼睛也含着笑。临床的老人也笑着说“她每天晚上都要抱着睡哩”,儿子似听非听的忙着把捎给母亲的东西整理好,半天的时间也待不到就要走了,一共休不了几天,就又要奔赴新的战场,知道儿子还要把时间留给儿媳孙子,母亲也不会强留。
儿子走了,不像以前那样大步流星,略显疲惫,儿子也不再年轻了。母亲的目光长久的停留在儿子的背影上,目光中含着嘱托含着期待,而儿子却不曾回头。
“如果知道上次见面是最后一次,我一定会多陪陪她”这样的悔恨与无奈也降临到了他的身上,母亲就这样去了,突发心脏病,据说去的很安详,据说没受什么罪,据说当天情绪还很好。“据说”,全都是据说,因为母亲去世那天他不在身边,像父亲去世时一样,世上最爱自己的两个人都是如此孤单地走了,他都没有见到最后一面。
电话中听到这一消息时,他痛苦地不能自已,却流不出眼泪,只是呆呆地坐在宾馆的床上,凝望着雪白的墙壁,手机的铃声不停地响着,是领导催工作的电话,他只是麻木地坐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了,迅速地收拾好行李,直奔车站,订了最早一班车票,在候车室等着直到发车。
回家处理完母亲的丧事,已经精疲力竭,几天来痛苦犹如梗在心里,出不来也散不去。他望着母亲的遗像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直到敬老院打电话来,说母亲还有遗物没有拿走,才强打起精神去敬老院。
来到母亲的房间,有些衣物工作人员都已经打包整理好了,简单的物什,母亲不喜欢繁琐,所以到哪里都很利索。装衣服杂物的盒子上摆着一本泛黄的册子,他认出这是母亲放在床头的那本,封面已经摩挲地发了亮。他经常看到母亲把它摆在手边,依稀记得小时候就见母亲在上面写写画画,但越来越忙的他已经不记得也无暇去研究这是什么。
他翻开册子,第一页写着“陪伴,是最好的礼物”,一页页翻看下去,他瘫坐在床头。这是他的成长手册,汇聚了他从小到大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第一声啼哭,第一次笑弯了眼眉,第一次爬,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离开家上幼儿园、小学毕业、中学毕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几乎汇聚了他人生所有的第一次,他几乎遗忘的许多瞬间,他记起了第一次给妈妈讲故事,一遍遍地讲大闹天宫,讲了几遍,母亲就不厌其烦地听了几遍。
是的,他成长的每一刻都有母亲的身影,母亲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他一页页的翻着,泪水打在书页上,仔细一看发现书页早已经皱了,他不敢去想母亲每晚靠坐在床头翻看这本册子的心情如何,是快乐还是难过,是嘴角含笑还是眼中带泪,他不敢猜测这一张张纸的褶皱里饱含了母亲多少的泪水。
抚摸着手中的书册,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梗住的痛苦终于突破了樊篱,蔓延到了全身。“她每天晚上都要抱着睡哩”,他抱着书册,趴在床上痛哭,这一刻他多希望母亲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终于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了母亲,却是在母亲走后那个空空的房间里。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第12天,学号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