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以气道受阻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哮喘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可以概括为免疫—炎症机制、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构及神经调节机制。西医根据临床上哮喘发作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抗哮喘药物主要分为长期预防用药和迅速缓解用药。中医认为治疗哮喘的关键在于理顺气机。
关键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激素药物;预防治疗
正文
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哮喘又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病种,它直接危害着病人的健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污染致空气质量下降,导致了哮喘病人的增加。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往往自年幼起病,伴随终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不仅本人痛苦不堪,对家庭和社会也是极大的负担,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非常顽固的慢性疾病,常常反复发作,许多哮喘患者应得不到正确的治疗,病情反复,肺功能越来越差,甚至因为病情加重而死亡。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哮喘就像隐形炸弹一般潜藏在患者体内,在外界环境和个人种种不同因素的作用下,随时随地可能发作。因此,为了解决这个千古难题、缓解患者的痛苦,需要学习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内容,并且认识、了解和分析支气管哮喘病,尤其是它的发病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于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大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得到控制,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情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病人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中医学的“哮喘”是广义的,它泛指呼吸急促。
发病机制
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表现为多种炎性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在气道的浸润和聚集,这些细胞相互作用,可以分泌出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构成复杂的网络,使气道反应增高、气道收缩、粘液分泌增加。
气道高反应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者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患者发生和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学认为,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和肥大是引起哮喘病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认为无论在发病机制方面,还是在影响气道通气方面,气道炎症以及炎症诱发的气道重塑比平滑肌痉挛可能更为重要。实际上大、中支气管软骨环的环状支撑力可大大限制气道平滑肌的痉挛效应,但在细小支气管,气道平滑肌的痉挛仍然可以诱发较为明显的支气管狭窄。
目前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变态反应、气道高反应、气道慢性炎症、遗传机制、气道神经调节异常以及气道重塑等相互作用。临床较为公认的机制为气道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相互作用,经外界刺激,即可诱发气道痉挛,从而产生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广泛的气道狭窄是产生哮喘临床症状最重要的基础,气道狭窄的机制包括: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慢性黏液栓形成,气道重塑及肺实质弹性支持的丢失。哮喘发病早期或急性发作时产生的气道狭窄,多为气道平滑肌收缩和黏膜水肿,此时很少发现器质性改变,气道狭窄有较大的可逆性;随着病情持续,黏膜水肿进一步发展,且由于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黏膜分泌亢进,可出现慢性黏液栓形成,此时临床症状持续且缓解不完全,若哮喘反复发作,即可进入气流受限的不可逆阶段,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肥大,气道上皮细胞下的纤维化和气道重塑,及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哮喘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可以概括为免疫—炎症机制,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构及神经调节机制。第一,免疫—炎症机制:免疫系统在功能上分为体液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均参与哮喘的发病。总之哮喘的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关系十分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患者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普遍认为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当气道受到变应原或其他刺激后,由于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参与,气道上皮的损害和上皮下神经末梢的裸露等而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然后是气道重构:表现为气道上皮细胞黏液化生,平滑肌肥大或增生,上皮下胶原沉积和纤维化、血管增生等,多出现在反复发作,长期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者。气道重构使哮喘患者对吸入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现不可逆气流受限,以及持续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因素也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支气管受复杂的自主神经支配。除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外,还有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关于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医则认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互作用即可出现痰鸣气喘的疾患。
中西医防治研究性进展
西医的治疗以长期、规范、持续、个体化为原则。西医防治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原则包括:消除病因,控制急性发作,巩固治疗,改善肺功能,防止复发,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西医治疗气管哮喘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种药物:
一、最常用的就是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适用于哮喘的急性发作和预防,特别是对于预防有很大的作用。
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一般临床上常用的是孟鲁司特,主要是通过抑制白三烯受体,有轻度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能够减轻变应原或者是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作用。
三、β2受体激动剂,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粘液纤毛的清除功能,一般临床上常用的是舒喘灵,也就是沙丁胺醇,还有特布他林,都是雾化的经典药物。
四、茶碱类的药物,具有强心、利尿和扩张冠脉的作用,还可以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是比较常用的平喘药物。
五、抗胆碱药物,一般常用的是异丙托溴铵,也主要用于雾化治疗。
此外西医在哮喘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发作期:治疗原则为快速缓解症状;解痉加抗炎药联合应用。多选用快速缓解药。快速缓解用药包括速效吸入型 β2 受体激动剂,短效口服 β2 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甲基黄嘌呤,全身性皮质激素等。(2)缓解期:治疗原则为长期抗炎治疗,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 β2 受体激动剂等。糖皮质激素(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头皮贴剂、静脉应用等,吸入为首选途径。吸入给药: 吸入激素的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药物的大部分被肝脏灭活,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3)控制期: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LABA,须与ICS联合应用)、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不仅可以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来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临床上还可以通过 中药治疗的方法来帮助缓解哮喘的症状。六君子汤加减、平喘固本汤加减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最合理的中药治疗方案,从而达到辅助治疗哮喘的目的。哮喘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患者哮喘的症状,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从而帮助维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中医治疗原理:中医认为本病因先天或后天因素,致气虚痰伏,加之外感风寒或饮食失慎、外邪引动伏痰,搏击气道,升降失司,肺失肃降,故哮鸣喘息发作,移时气降痰顺,渐至平复。但终因肺脾肾气虚,痰伏结臼,偶遇风寒或饮食差异,又再发作。故发作时治肺祛邪,缓解期治脾肾以扶正。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分为中药和针灸两大类,中药治疗哮喘常用的有补肺益肾,调肝理肺,以及调理中焦脾胃等方法。针灸治疗哮喘的方法会更丰富一些,在急性期可以采用针刺的手段。除此之外,哮喘的缓解期使用针灸更多一些。采用穴位贴敷以及穴位透皮给药的一些方法进行治疗,尤其采用冬病夏治这种贴膏药的方法治疗哮喘的稳定期,对于预防哮喘在冬季的发作还是很有效的。
参考文献:
闫永莉,免疫与健康,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方法,科伦瑞康至善园2017-04-18
王海云、江莉等,哮喘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1:58-100
陈长青、李猛等,哮喘防治百问 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2:130-260
李兵、唐昊等,支气管哮喘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6.9:76-100
李尔楠等,哮喘病的治疗与调养 上海: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7:49-68
任增志,医生主讲实录,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西医治疗方法,2018.7.26
陈重, 治疗哮喘最有效的中药,2020-04-14
边永君,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2019-08-09
刘通,支气管哮喘的中医防治法,肺病康复之家,2019-04-25
孙增涛,刘恩顺等,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诊疗,杏林学苑,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