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响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柰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瑶向韩虎要地,韩虎不想给。韩虎的家臣段规就说:“智瑶刚愎自用,又贪财好利,如果不给他的话,他可能会采取措施;不如满足他的要求。按照他的性格,拿到地之后肯定还会向其他人提出同样的要求;如果其他人不给,他必然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战端而静观时变、伺机而动了。”韩虎说:“真有你的。”于是便派使者给智瑶送去了有万户民众的领地。
智瑶得逞后很是开心。正如段规所料,又向魏驹要地,魏驹也不想给。这时候,魏驹的家臣任章就说:“为什么不给他呐?”魏驹说:“无缘无故的就想要我的地,我肯定不愿意给啊。”任章又说:“智瑶的这种做法肯定会引起其他家族的恐慌;我们再给他地,他肯定会更加狂妄骄傲。然后必将志骄轻敌,我们在警惕的同时有和其他家族亲善;用团结一心之兵来对待智瑶的轻敌狂妄之兵,智氏必将命不久矣。《周书》中说:‘要败他,先要从他;要夺取,先给予。’主公您不妨先答应,让他满足,满足了必然志骄,然后我们广交盟友共同图谋,何必把我们变成智瑶的敌对目标呐!”魏驹说:“你说得对。”然后,魏驹也像韩虎一样给了智瑶一片万户领地。
此段讲了智瑶向韩家和魏家索要地盘之事,两家均采取了绥靖之计,将矛盾继续转接下家。其中,有这么几点值得思考。
1.读书
同样的难题,段规和任章都给出了同样的解决方案。这不是巧合。
能当到给韩虎和魏驹当谋士的地步,能力自然是没的说。
但是他们的能力又从何处来?
在那个年代,没有其他的渠道来获取能力,除了家族高人的言传身教,提升能力的很大一部分还是来源于读书。
不过,能读书的人也只是少部分。书在那时是紧缺资源。能传世的也必是好书。
放现在,读书也依然是提升能力性价比最高的渠道。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书太多了。该读什么书?读哪方面的书?读谁的书?
2.志骄则轻敌,轻敌则失断,失断则必败。
骄兵必败在历史上似乎是铁律。
有时候,人容易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高估自己,低估其他事物,进而失去理智的判断和对局势的掌控,失败也就是时间的事。
关羽驻守荆州,俘于禁,困曹仁,气势正盛。东吴派陆逊换吕蒙,陆逊甚无名望,关羽便放松了警惕。陆逊到任马上后给关羽写信,主要是进行吹捧,关羽便也有些轻敌。这时候孙权派兵沿江而上,一举夺取荆州,关羽最终兵败身亡。
其他的案例也有很多。遥想当年学习、考试,也是因为志骄轻敌而碰了不少灰。
3.刚与柔
“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善战不斗,故曰柔武”
意思就是柔胜刚、不硬碰。
段归和任章采取的就是以柔克刚,以柔来积蓄力量,赢得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