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擅长古为今用,即借鉴古人的智慧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古为今用者大多借鉴老子、孔子、庄子、孙子等大家的思想,却也不乏一些另类,专门搜罗古代民间的左道旁门,以求出奇制胜。
今天要说的这两位女子,可谓另类中之佼佼者,因不知其名,故以昵称替代。一位是湖南的“果汁女”,另一位是北京的“兔女郎”。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点——对古代宋国的雕虫小技情有独钟,倒也模仿得有模有样。
先来看第一位。
“果汁女”因酷爱果汁而得此昵称,她深信鲜榨果汁有助于养生,又以为将果汁喝到肚子里吸收太慢。为了提高效率,“果汁女”想到了古代宋国一位农民发明的小窍门,名曰“拔苗助长”,即将田里的禾苗往上拔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
“果汁女”的做法是,将20余种水果混合榨汁,经简单过滤后注入静脉,以加速营养的吸收,结果导致全身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经过五天紧急救治,“果汁女”方才脱离生命危险。
“拔苗助长者”对自己的庄稼下手,“果汁女”则拿自己的身体开刀,其胆略实乃有过之而无不及,无奈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再来看第二位。
如果你经常在北京万寿路一带走动,或许你会发现,每天上午在社区医院门口的停车场上,总有一妇人在此守候。此妇人不知是大姐还是大妈,原因是一年四季她总是戴着一顶遮阳帽和一个大口罩。这位就是“兔女郎”,如此称呼是因为她每天都在模仿古代宋国一位农民的做法——“守株待兔”。
“兔女郎”所守的“株”就是社区医院,所待的“兔”就是刚刚从医院取药出来的“患者”。一旦发现目标,“兔女郎”就会悄悄上前与“患者”接头,如能对上“暗号”,她便与“患者”找个僻静之处开展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药。
我们不得不承认,“兔女郎”比宋国的前辈棋高一着。“守株待兔者”每每空手而回,而“兔女郎”则隔三差五有所斩获(一次进货价值可达数百元),其原因在于:她和“兔子”能够实现双赢——双方均可从中渔利,受损失的自然是医保基金。
“果汁女”效仿“拔苗助长”,为的是提高效率,延年益寿;“兔女郎”效仿“守株待兔”,为的是节省体力,不劳而获。前者欲速不达,险些丧命;后者损公肥私,必受惩处。
正是:左道旁门终难免伤人害己,古为今用切不可良莠不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