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 仪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自检参考指南
作为一名大型仪器管理人员,能否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否成为一名高水平的仪器管理人员,我这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列了一些我想到的指标,供同行对照参考。这个的目的不是限制大家的能动性,而是为仪器管理人员的自我成长提供一个参考指南。
第一,是否非常清楚仪器的工作原理。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要求,如果仪器的原理都不清楚,不可能把仪器用好的。
第二,是否看过所有的仪器自带的说明书。
对于一台仪器来说,最重要的最权威的参考资料就是仪器自带的说明书,如果仪器自带说明书都没有仔细看过的话,我觉得一定还会漏掉很多重要的信息,很难说是一名合格的仪器管理人员。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仪器管理人员,我认为第一步就是需要去认真地阅读仪器自带的说明书。
第三,能否独立完成一些操作并完成大部分仪器可以实现的实验。
一台仪器被制造出来之后,它的检测指标其实就已经设定好了,但是它的应用其实可以有很多方面。
第四,是否熟悉仪器的所有硬件及工作原理及功能。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生物界,同样也适合所有的仪器。一台仪器,它的任何部件都有特定的功能。理解仪器的硬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使用,它应该有很大帮助。我在学习任何一项仪器的时候,都习惯先将它的硬件功能了解清楚,就是要清楚地知道每一部分,它的功能是什么。当你对硬件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你能够去分析能够判断原因,如果说硬件不清楚,那么仪器对你就是一个黑箱,出了问题,很难去判断原因。
第五,是否熟悉仪器的软件,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
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型仪器都是通过软件来动控制的,所以熟悉软件对于充分利用仪器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是否清楚仪器的实验样品处理过程,以及样品处理注意事项。
实验的数据好不好,有时候就跟样品前处理有极大的关系,所以熟悉样品的前处理,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能否独立开展培训,向他人介绍仪器的工作原理,仪器的硬件、软件、样品处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还有仪器的应用。
自己清楚和培训别人其实是两回事,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好像很明白,但说出来发现自己有很多说不清楚的地方。所以能够开展培训,能够将别人讲清楚,这也是一项重要技能,这要求我们对仪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八,是否熟悉仪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能否独立处理仪器出现的大部分故障。
任何仪器使用过程当中,都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说你能够解决这些大部分故障的话,那么使用起来应该会更加顺利。如果出了任何问题都需要求助于工程师,一是成本高,周期长,使用效率也很难上去。
第九,能否帮助用户利用仪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果仪器管理人员对仪器比较熟悉的话,通常稍作改进,就可以帮助用户解决更多的问题。所以仪器用的好不好,其实跟仪器管理人员的水平有极大的关系。现在的很多仪器功能非常强大,但真正发挥的作用可能也就很少很少的一点,大部分的功能都是被闲置的。
第十,能否基于仪器的现有条件拓展仪器的应用。
能否根据仪器的现有条件扩展仪器的应用。这点需要对仪器的硬件、软件、应用各方面都比较熟悉,才有可能实现。
第十一,能否在现有仪器的基础之上,通过改进或者是重新设计个别部件,或者开发新的试剂盒来拓展仪器的功能。
这一点相对要求更高一点,基本上到这个水平就可以去独立申请国家的一些科研项目了。
第十二,能否在国内专业性的技术交流会上独立做报告,并向同行分享有价值的内容,并得到用户的好评。
在国内的专业会议上邀请做报告,这也是得到同行认可的一种表现。
第十三,是否发表过一些对同行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章,包括网络文章和正式在期刊上发表过的文章。
一些技术性的网络文章有可能也会获得很多的阅读量,它的影响有时候并不比发表文章低。如果在专业的论坛上获得很多的粉丝,也是被认可的一种表现。这说明你的技术不光光自己所在的单位受益,也让更多的同行受益。
第十四,是否独立申请过一些技术发明专利。
技术发明专利要求具备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所以能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话应该是具备了相对较高的水准。
第十五,能否通过独立的维修,改造和技术开发,来提升仪器的使用率,降低仪器使用成本。
现在很多大型仪器使用成本也很高,经常会导致因为用户用不起而被闲置,所以如果说能有一些方案能降低仪器使用成本,通常会大大提升仪器的使用率,能够更好的发挥仪器的作用。
以上是我想到的,作为一个仪器管理人员,可以去提升的一些方面,也希望各位同行能够补充指正。
以下是同行补充的内容:
一、高永翔老师补充:
1.仪器的维护。
2.了解不同厂家、不同型号,包括更新换代产品的特点: 适用范围,优缺点等。
二、张家海老师补充:
1,能否积极了解本仪器最新的软件、硬件发布及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
2,能否及时追踪国内外同行本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并将新技术和新方法移植到本人管理的仪器。
三、林志为老师补充:
1、可以加上“第十六条,能否培养一个得力干将,真正“传帮带”。”这一点很重要,考查的不仅是技术,也有职业素养。存在不少这样的情况,原先管理员退休、出国、调动,仪器也跟着瘫了一半甚至全瘫。
【评】很赞的建议。
四、结合以上几位老师的观点,我想再补充几点:
1、积极追踪最新技术进展;查阅文献;
2、要考虑技术的传承,对单位的贡献,对国家同类技术人员的贡献。如开始课程、撰写教材、开办培训班,组织研讨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