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加减法”

          最近,我在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100条建议之一~~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对我的影响最大,一直指导着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它理解为如何做教育的“加减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随后,他用提水这个故事给我们解释了这一现象,即有的学生提了5桶水就精疲力尽了,什么都干不了了,甚至还会上医院,而有的学生却提了20多桶,什么事也没有。

      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和侧重点不同,如果用同一个眼光去对待他,就会产生视觉误差。

        我们班级48名学生,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不管老师怎么说,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作业通常“乱画”;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是在30分左右徘徊,作业经常不做。作为数学老师,我很是头疼,毕竟每年都要进行期末评比,否则都是要被领导点名的。

      到底是以个人荣誉为重,还是考虑每个学生个体?有的领导还说,你要把握上面的“风向标”。我很纠结。

      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我的教育思想逐渐清晰~~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全部。

      今年我们开展了网络直播课之美术、编程、科学课等, 我更多的是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些课程中找到自我,从而树立自信。

      学科教学,在作业考评上,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做减法,降低难度;在他们感兴趣的直播课上,逐步加码。就拿李煦和来说,他每一次考试都是在30分左右,但他对计算题还是可以的,所以我对他的要求就是每次只需要把计算做好就好,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美术比较感兴趣,画画时我会严格要求,必须要完成作业,尽可能画的好。

      教学上,我是同样的课堂,相同的教法,但是在评价标准上,我会对每个孩子有所侧重。让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分数,而产生厌学的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沪江网络直播课弥补了我们课程单一的历史;记得有一次和区二小的老师聊天的时候,她对我说:“你们那里孩子学习了少儿编程课?”我骄傲的说:“是啊!”有了舞台,孩子们各显神通。

        教育上,每个孩子的标准是一样的,那是会做“加法”的。“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撇是人的躯体,捺是人的灵魂。如果没有一捺,人是会倒下的。一个编程大师,如果是思想出了问题,他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反之可以造福人类。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全部。稍有不慎,会伤的体无完肤。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左右他的人生轨迹,但我们可以为他们创造好的人生起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玉石,需要雕琢。教育不是简单的做做加法,感觉那样是给他们传授知识,适当的做减法也是一种教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12,419评论 2 22
  • 作者:(美)安格斯·迪顿 20170809 Carina.Chan
    小女巫姣阅读 2,713评论 0 0
  • 自尊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是对自我价值的评估。自尊自爱的人沟通成功的机会更强 表现了自尊和沟通行为之间的...
    从心出发_Amy阅读 2,962评论 0 0
  • 枝上柳棉吹作雨,几点清幽,沉醉东风处。烟笼繁花千里路,长汀夜泊三番悟。 忘却夕阳天际诉。式燕觥筹,持笔词中付。莫道...
    志耘阅读 3,385评论 1 3
  • 早晨的天空很干净,也很清澈。清晨有日出,日光,还有露珠,好美的画面。 早起追寻这种画面,想想都觉得很开心。一切都很美好。
    晴空隐阅读 1,066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