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老师是我非常尊敬和钦佩的人,也是我近来关注、学习和引用最多的人,是我从内心把他当做精神导师的人,所以我默认他为我的老师。
他1969年出生在湖北随州,毕业于北京大学,大学期间跟随自己的一个朋友,拜访过不少的文化大家。
毕业后进入了北京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后来离职下过海,做过编辑,最终离开了所有的体制和系统。
有两年的时间,出走繁华而不利于读书的北京,去云南专心读书。
他很长一段时间被别人不理解,一度处于社会边缘的他,被别人看作自己瞎折腾,甚至被人羞辱。余世存老师说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处于流浪的状态。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那天,他回老家随州做了一场演讲,一开场就哽咽了,我觉有自己几分能懂他。他曲折的经历曾经让父母为之担心,当终于不再被这个社会边缘,有了一定影响力的时候,父母都已经不在了。
余世存老师说,他当年考上了北大,父亲不认为是儿子的聪明,而认为祖宗的特别开恩,所以特意领着他去给祖坟上香。他也是家里几个孩子中唯一的大学生,可想而知父母当年对他的期待。
他说自己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读书和抄书,他多次讲到抄书的重要性,这个习惯是受了前辈们的影响,例如钱钟书先生就是一个经常抄书的人,家里有很多抄书笔记。
他说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传统文化基础深厚的人不多,我觉得他是那个少数。当然这个是有过程的,他从早期学习西方和现代文学,到后来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但感觉进入不了古人的内心。到最后诉之于易经,终于觉得心里有底了,可以对传统文化有所表达。
他说从家风的角度来看,五六十年代的家长对家庭的贡献也是有限的,甚至比不上追求个人主义的美国。芒格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曾经说道:“我是孔子思想在美国的践行者,我们都是很注重家庭的人。”
余世存老师写作主题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大时间、传统文化、家风等。他说现代人不但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要学习和传承五四文化,他说自己是五四文化的传人。
南怀瑾先生曾经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断层问题,但我想只要有志于传承自己的文化,其实是能捡起来的,就像余世存老师,哪怕学校教育中有缺失,也可以在自我教育中补上。
余世存老师写龚自珍,说《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心灵自传、精神自传,他是古代和现代的桥梁,是文学家、思想家,也是革命家。
樊登曾经问他和龚自珍是不是一样的人,余老师说自己谈不上,龚自珍是世家,自己是平民子弟,我认为他有这样的气质和志向。
余世存老师的语言表达极为精准,我认为这是他的价值观和自我训练的结果,很多年里,他都认为自己不善表达,所以感兴趣于对古今中外各种人物的表达,收集了他们的言论。
他也是当代中国少数内在统一的文人和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无愧于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