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体格检查
建议先做完前胸的,再让患者改体位做后胸
⼀、视诊
1、体表标志:
1)前胸部:胸⻣上切迹、胸⻣柄、胸⻣体、剑突、肋⻣、肋间隙
2)后胸部:脊柱棘突、C7 棘突、肩胛⻣
3)四个⻆:胸⻣⻆(第⼆肋)、腹上⻆、肩胛下⻆(第 7/8 肋)、肋脊⻆
4)四个区:肩甲上区、肩甲区、肩甲下区(肩胛下⻆到 T12)、肩胛间区
5)四个窝:胸⻣上窝、锁⻣上窝、锁⻣下窝、腋窝
6)九条线:前正中线、胸⻣线、锁⻣中线、胸⻣旁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后正中
线、肩胛线
2、胸廓视诊:先俯视,再侧视,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对称,有⽆异常隆起、凹陷,前后径与
左右径⽐例是否正常(1:1.5;桶状胸~1:1、扁平胸<1:2),双侧肋间隙是否饱满,双侧乳房是
否对称。
3、胸部视诊:观察胸壁⽪肤是否正常,有⽆⽪疹、溃疡、窦道、瘢痕、⾊素异常、静脉曲
张、蜘蛛痣
4、呼吸运动:记录 1min,观察频率(12-20 次/min)、节律、幅度是否正常
⼆、触诊
1、胸廓扩张度:
1)前胸部:仰卧位,双⼿拇指沿肋缘放置,中间相隔约⼀指远,其余四指放置于前侧胸
壁,嘱患者深呼吸,观察双侧胸廓扩张度是否对称⼀致
2)后胸部:坐位,双⼿拇指在第 10 肋⽔平,对称的放于后正中线两侧数厘⽶处,其余同
前胸部
2、语⾳震颤:前 3 后 4
1)前胸部:仰卧位,双⼿半握拳放置于患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嘱患者发⻓“yi”⾳,从
上⾄下、由内到外,观察双侧语⾳震颤是否对称⼀致、有⽆明显的增强或减弱
2)后胸部:坐位,⽅法同上
3、胸膜摩擦⾳:仰卧位,将双⼿放置于腋中线的 5~6 肋间,嘱患者深呼吸,感受有⽆摩
擦⾳。若阳性,再嘱患者屏住⽓,感受摩擦⾳是否依旧存在。
三、叩诊
1、⼿法:
1)直接叩诊:⽤⼿掌⾯直接拍击检查部位,⼿指应⾃然弯曲,形成杯状,以产⽣空洞的声
⾳
2)间接叩诊:常⽤,应左右、上下、内外对⽐
2、⼀般叩诊:判断是否为清⾳
1)前胸部:仰卧位,从锁⻣上窝开始,沿着锁⻣中线和腋前线叩诊,避开⼼脏。锁⻣上窝
(左右)→第⼀肋间(右左)→第⼆肋间(左右)→第三肋间开始扣两条线,第三肋间
(右右左左)→第四肋间(左左右右)→ 第五肋间(右右左左)
2)侧胸部:坐位,抱头,沿着腋中线和腋后线进⾏叩诊。腋窝顶部(左右)→第四肋间
(右右左左)→第五肋间(左左右右)→第六肋间(右右左左)→第七肋间(左左右右)
3)后胸部:嘱患者转过⾝去,抱住椅背,充分撑开肋间隙,沿着肩胛线进⾏叩诊。左右→
右左→左右→右左→左左右右→右右左左→左左右右
3、肺下界叩诊:
1)前胸部:仰卧位,右侧锁⻣中线(清-浊-实,第 6 肋间)
2)侧胸部:坐位,抱头,双侧腋中线(清-浊,第 8 肋间)
3)后胸部:嘱患者转过⾝去,抱住椅背,双侧肩胛线(清-浊,第 10 肋间)
4、肺移动度叩诊:
1)坐位, 充分暴露好患者的胸背部,站在后⽅
2)⾸先找到肩胛下⻆(第七肋间),⾃上⽽下沿着肩胛线进⾏叩诊,清-浊(第 10 肋
间),⼿不要动,嘱患者深吸⽓憋住,继续往下叩诊,清⾳变浊⾳时拿笔做第⼀个标记
3)嘱患者恢复平静呼吸,继续找到肩胛下⻆,⾃上⽽下沿着肩胛线进⾏叩诊,清-浊(第
10 肋间),⼿不要动,嘱患者深呼⽓憋住继续往上叩诊, 浊⾳变清⾳时拿笔做第⼆个标
记
4)拿软尺测量右肺下界的移动度约 7cm (正常为 6~8cm)
5)对侧同样⽅法重复。
四、听诊
1、听诊顺序:听诊的过程中可以嘱患者深吸⽓,深呼⽓,顺序同叩诊,注意胸部呼吸⾳是
否为清⾳,有⽆⼲湿啰⾳、异常呼吸⾳
2、语⾳共震和胸膜摩擦⾳听诊同触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