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傅教授视频记录学习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跟颜回谁比较杰出,谁比较优秀 ?子贡说,我怎么敢跟颜回比呢?颜回听到一个道理,可以领悟是个相关的道理,赐听到一个道理,只能领悟两个相关的道理。孔子说,是比不上,我与你都比不上。

      这个地方很有趣,因为在翻译成白话的时候,最后那一句孔子的回答,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先把这个背景大概描述一下:

      孔子的弟子很多,颜回比他小三十岁,子贡比他小三十一岁,那么这两位同学,年级差不多的人才,孔子就直接问子贡了,他说,你跟颜回相比,谁比较优秀啊!子贡一听就知道,这种问题怎么可以轻易回答,谁敢跟颜回相比呢!在孔子心目中,孔子口中说出来的颜回,都是最好的典范,同学们里面的模范生,所以子贡一听就说,我怎么敢跟学长相比呢?他接着说了一句话,他说颜回闻一知十,我们到今天还在用这个成语,代表什么,因为古人在计算的时候,一算到十,是代表圆满,十结束了,所以闻一知十,代表他听到一个道理,就把所有相关的道理全部都领悟了,这代表如果子贡说话,不算夸张的话,代表同学们都认为,老师上课一讲,颜回全部都懂了。

      那么对照着说,自己怎么样呢?他说我只是闻一知二,闻一知二当然是比较谦虚了,他说我听到一个道理,就想到另外两个相关的道理,离那个十还差的很远,这说明一方面十他的谦虚,因为知道颜回确实了不起,人跟人有时候不要勉强相比。

      譬如我从小念书,数学不太好,那有的同学数学真好,老师上课一讲完,下课他所有的答案的练习题他通通知道。那我们呢,别人算一遍给我看,我还是不会,那就是数学,我在这一方面的资质,比人家差,这没有什么好比的。而你要把握自己的优点,譬如我对向国文课程,英文课程就特别感兴趣,语文课老师一讲我听懂了,那数学好的同学不一定听得懂。那你说你又要数学好,又要语文科好,这种人太少了。

      所以像子贡这个学生就知道,在领悟力上,“闻”代表听,“知”代表你了解,他说我只能闻一以知二,他有自知之明,并且他这个话也挺谦虚的。

      孔子听完他的话之后就说,你是比不上他,我和你都比不上他。这边翻译要特别小心,有人把它翻译成:孔子说你是比不上他,我就认为你比不上他。

      这样翻译的话,对学生的打击太大,不太像一个老师应该说的口吻。老师应该怎么说呢?一方面跟学生说,你子贡确实比不上颜回,我跟你都比不上。

      好,那我们就要问,这样翻译有什么道理呢!孔子为什么说,自己跟子贡一样都比不上颜回呢!因为孔子也必须承认,学生也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比他聪明,比他能够领悟道理的。我们不要忘记,孔子在稍后说过一段话,他跟颜回说:子谓颜渊曰:“用之能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孔子对颜回说,有人用我们,就出来做事。没有人用我们,我们就好好的隐居起来,只有我跟你做得到。孔子把颜回拉到跟自己一样的程度。只有我跟你。

      不要忘记,他比颜回大了三十岁,他认为只有他跟颜回做得到,代表比他小三十岁的颜回,可以达到孔子当时一样的水平。当然这也是孔子鼓励学生的话。

      而在战国时代中期,道家庄子,他的书中有好几个地方,提到孔子和颜回,他就可以把颜回 有些修养境界抬的很高。这说明当时跟后代,大家都知道,颜回是一位特殊的学生,只是可惜他身体不太好,只活了四十岁,非常可惜。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了解,孔子他也不认为,我是老师,我一定要胜过学生,没有那回事。韩愈在《师说》里面说得很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是客观的话,重要的是你用不用功了。

      你如果有很好的天赋,才华,你不用功的话,那是浪费,你只是天才儿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你如果既有天才,又很用功,那就是孔子说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年轻人啊,值得敬畏,你怎么知道,将来的他们,比不上现在的我们呢!他们将来也许表现远远超过我们,这样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才会不断进步。

      所以作为老师,他看到有像颜回这样的学生,高兴都来不及,所以他看到子贡这样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既谦虚又有自知之明,他当然是鼓励他了,他说你是比不上颜回,我跟你都比不上颜回。

      如果只听上半句,子贡心里肯定很难过,老师就肯定我比不上颜回。但是他接着说,我跟你都比不上。他心里说,没关系啊,老师跟我一样,也比不上颜回,那就没有什么好难过的。

      所以孔子说他比不上颜回,难道他真的比不上吗?

      你可以这么说,在领悟能力上,也许孔子真的是认为颜回比他自己更聪明,但是在德行实践上,那就很难说了,当然你也不一定说,我们德行,我们每一个学生都一定输给孔子,也不能这么说。

      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是颜渊描写孔子的。

      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欣赏,互相肯定,所以我们看到孔子跟学生的关系,就会觉得非常亲密,有时候会觉得很羡慕,这样的老师,他跟学生谈话来往,看学生有些太骄傲了,他会稍微点他一下,太谦虚的话就会鼓励他一下。如果他有自知之明,就再给他肯定。

      有时候说,像我跟你都比不上同学, 在哪一方面的杰出表现,这是一个多好的老师啊!

      我们很多人都是老师,可以向孔子学习的地方很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75评论 1 16
  • 衣装整理妥当,叶菁燃又坐在妆台前为自己梳理头发,表情幽怨地像是被迫着做了什么事似的。 原因无他,只因母亲每次见到叶...
    暮青成月阅读 2,662评论 0 0
  • 大家好,小瓢虫日记日记又和大家见面了。最近的两个值日班长,都是温柔风。但温柔当中她们又不失严谨,对...
    瓢虫宝贝阅读 4,457评论 0 2
  • 年少轻狂妄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能用简单的方式过上富足的生活,想用“简单的方式”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其实源于自己的...
    满满妈妈阅读 1,469评论 0 0
  • ——周一感言 我从不拉严窗帘 留点缝隙 等天亮那第一抹光 然后出发 并无神的启示 一路走去 涉水而过时 也会沾湿衣...
    第一闲人阅读 9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