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哪一样食物最能代表中国人,或许很多人心中的第一个答案都会想到火锅,这种海纳百川、围炉而食的烹饪方式,最适合和亲朋好友们一起分享。而且每个地方都有适合其当地风土的特色火锅,如川渝地区的红油火锅、北京的涮羊肉、东北的酸菜锅等等,种类繁多,口味丰富,可无论是哪种火锅总会让人留恋难忘,永远是你在深夜孤独时心中渴望的那一抹热。
广东人的火锅与其他地方叫法不同,我们称其为“打边炉”,而在我家乡,最广为人知的“打边炉”便是各种各样的鸡煲,鸡煲的做法并不复杂,无非是选一皮靓肉实的鸡,待锅中汤底沸起便把斩件好的鸡放入锅中,再次沸腾便可以享用。
当然讲究的广东人在打边炉时也毫不马虎,吃之前必以茶水漱碗筷,然后装上一碗鲜美香浓的鸡汤,再将锅中嫩滑鲜甜的鸡肉取出享用,当锅中肉汤食尽时,才肯招手让老板娘过来加水,涮一盘青菜作为收尾这一顿才算大功告成。
我对此记忆如此之深是因为在初高中时期,馋嘴的我们经常在下午放学到晚上自修期间就溜到那家鸡煲店中聚餐。初中时的好友到了高中分在了不同的学校,但这家店离我们每个人学校的距离都不远,于是便把这个地方当成了根据地时常聚之,在热腾腾的鸡汤面前,我们便好像没有分开过。
去到成都艺考时,习惯广东清淡的口味的我起初是十分鄙夷四川的火锅的,看着锅内漂浮的厚重的牛油与各类辣椒花椒,实在是让人生畏。
当我将毛肚夹入锅中涮熟后,一口落肚,却让我甚为惊喜。清脆爽口的毛肚裹挟着丰富的香辣 ,一扫这几日在成都的阴霾,多种香料炒制的底料让我欲罢不能,舌尖上的辣味仿佛正在冲浪。
至此吃过之后对于这一味难以忘怀,在蜀地的几日差不多顿顿都是串串火锅,以至于高考结束后的毕业旅行,还约上了当时考试的小伙伴去了一次重庆挑战微辣是最后妥协的牛油锅。
说到一起去吃火锅的小伙伴们,起初大家之间都没有那么熟络,在吃完那顿红红火火的火锅就相熟了,原本的隔阂陌生都融在锅里翻滚的花椒中了。直至大学,与朋友们增进感情时最好的选择还是回去海底捞之类的火锅店涮一涮,只是大都选择了鸳鸯锅,少了一点当年一锅都是热情火辣的气氛。
不同的火锅就像江湖上不同的人,唯有食过才知其味。长夜漫漫,希望在路上能多尝试几种味道,多遇到一些人,也愿你能找到永远陪你一起吃火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