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紧紧围绕年轻干部如何在干事创业中成长成才、为谁干事创业等重大问题,从六个方面进行深刻阐述,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基层是成长的大熔炉、成才的大课堂、成事的大舞台,青年干部生逢其时,更应在基层历练成才,争当基层“优等生”,答好基层“大考卷”。
以“宝剑锋重从砺出”的韧劲,答好“本领题”。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奋斗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人生,在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新征程上,一流本领都是拼搏奋斗出来的。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日常工作满满当当,让很多青年干部自顾不暇,不知不觉压缩了学习时间,降低了自主学习标准。然而身处新时代,面对日新月异、错综复杂的形势,唯有勤学不辍才能“对答如流”。青年干部要化压力为动力,时刻绷紧“自我提升”这根弦,学新思想、新知识、新业务,增长思想本领、业务本领、处突本领。用好基层实践“大课堂”,结合实际向基层群众学、向领导同事学,学习掌握与群众沟通和化解基层纠纷的工作方法,在学习中多琢磨、多总结,着力消除“本领恐慌”。
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答好“实践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时代需要歌颂者,但更需要实干家,青年干部只有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保持朝气和活力,才能将初心使命落在服务于百姓群众的扎实行动中,一些干部虽身在基层却扎根办公室的“一亩三分地”,未深入基层一线,不了解民生民愿,致使工作陷入瓶颈,应对棘手问题无法解决。李强总理强调,“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了就都是办法”。青年干部要勇于、善于走出办公室这个“舒适圈”,勤于深入基层,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真理,切记“闭门造车”不如“出门求道”。要在基层实践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体悟民生之道、汲取群众力量。多啃几块“硬骨头”,多当几回“热蚂蚁”,积极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将惠民政策落实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推动发展在一线。
以“但得众生皆得饱”的情怀,答好“为民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基层干部是离百姓最近的人,要是脱离了群众,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大青年干部要始终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将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将群众的评价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尺,不断强化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带着真感情,眼睛向下,认真观察民情、耳朵向下,认真倾听民意、脚步向下,认真正扑下身子,将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要厚植“人民至上”的理念,当好服务群众的“老黄牛”,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实际行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多问一问群众关注什么、多想一想群众需要什么,时刻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自己的“军功章”,真正做到常听百姓声、勤话百姓事、能应百姓呼、力解百姓难。
(集安市委组织部闫峻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