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上班前,我撅起还没鼓起来的肚子让老王和桃淘(因为不知道是公举还是王纸,暂时这么叫吧)再见,他轻轻地拍拍我的肚子冲着里面的小人儿说“听话啊”,然后又加大一点力度拍拍我的头说“听话啊”!
说老实话,我还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妈妈。读书的时候学了不少教育理论,我明白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孩子做出同一件事情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我担心自己未来对桃淘总是无限地溺爱而忽视了教她/他怎么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上周末和老王逛街,吃饭等位的时候旁边一对年轻的爸妈领着个3岁左右的孩子,商城空调开得很大,那孩子只穿了一件薄薄的打底衫依然觉得热,于是带着哭腔拉着他爸爸的手开始在地上打滚,而此时这对爸妈都在抱着手机刷刷刷,全然不顾在公共场合满地打滚的孩子。后来吃饭的时候,我问老王:你觉得什么是拼爹啊?桃淘以后能拼爹不?
老王思考问题正经起来的时候还是挺可怕的,平时逗逼和嬉皮笑脸形象十足的他很让我担忧未来万一成为一个二缺爸爸可怎么办?这个担忧来源于以前一个小问答,一次出去旅行的时候,在酒店大厅等着退房,一个孩子撇拉着腿用非常奇怪和难看的姿势走路,当然他是在自娱自乐,我扭头问老王,我说以后你家孩儿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走路,你会怎么办?老王呵呵一笑说,在他背后和他一起这么走!于是我立马给了他一个白眼,这是什么爹?言归正传,关于“什么是拼爹,怎么让孩子拼爹”老王和我在那顿饭之后达成了以下共识:
平等,共商家事
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和他有关的家庭事务讨论。从小听说过很多拥有家长式权威的父母,决定孩子必须上什么中学、必须上什么大学、大学毕业后必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到头来还抱怨养孩子太累,什么都要父母操心。但这样的孩子,如果你要让他自己去选择上什么中学、上什么大学、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可能也一样很糟糕不尽如人意。罪魁祸首,是家庭成员的不平等造成的。
孩子从小就把父母视为“上级”,觉得他们永远权威,从没有习惯用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来做决定,从明天穿什么衣服,到未来读什么专业,事无巨细。这个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独立自主活出自我,而是他已经习惯了,而且没有了自主能力,他不得不拼爹,让爹来决定他未来的走向,否则可能他连出门迈哪一条腿都不知道了。
我们希望孩子听话是没错,但千万不能认为服从就是真理,过犹不及。孩子永远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家庭事务的决定,也需要这一份子出谋划策,所以,从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时候,就要让他参与家庭内部的讨论,更要让他说出所持意见的理由,对的就要采纳,不对的告诉他为什么,毕竟无论从见识、阅历和认知哪个方面来说,他都处于正在学习的状态中。
同学们都有Ipad,我也要,那就让他说说为什么要?
攀比心态每个人都有,更别说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他自己可能还没有办法辨别“想要”和“需要”,这时候,就要引导他明白这两个“要”的区别。
别的同学都有Ipad,孩子嚷着让爸妈给买,那就要问问他,如果给你买这个Ipad,你要用它来做什么,它的价位和我们家庭的支付能力。温柔而坚定地问孩子每一个问题,让他平心静气地告诉你他的想法和理由。其实说到底,你都会给他去买,你也明白的确需要一个Ipad,但千万不能孩子要什么直接给买什么,这和家庭财力没有多大关系,而是这么做,很有可能会断送孩子理性思维的能力。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他经过权衡利弊、做分析之后才能下决定。那么从小来培养他这个能力,不是更加有意义吗?
爹妈的收入和对工作的不满,不要刻意当着孩子面谈论
发现富二代们有一个特点,在犯错之后总会觉得背后有爹会来在财力上提供支持,或者在做坏事之前就宣扬“我爸能……”。还有个笑话是说,一个暴发户的儿子回家和爸爸说,同学们都坐地铁上学,我再也不想坐小汽车了,然后这个爹说:好,爸明天给你买一辆地铁!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收入怎样,最好让孩子意识到,爸爸妈妈的工作,只是万千行业中的一种,他们每天辛苦上班赚钱,经营着我们这个家庭。在家里,可以讨论职场中的困惑,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儿抱怨某个同事,所谓“对事不对人”,只讨论事务的解决办法,而不讨论某人多么不讨喜。
如果当孩子问起你的工作内容,要耐心认真地讲给他听,让他了解你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从你的角度来帮助他客观认识校园、家庭之外的世界,进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他认识世界的能力,增加他了解世界的角度。这样的“爹妈”拼起来,才理直气壮吧!
前几周去做NT检查,看到B超单上那个已经人模人样的小人儿, 有点激动也有点不知所措。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抚摸着肚子和桃淘互动,想象着她/他在里面吐泡泡,或者抓着脐带玩,就觉得好神奇好感动。
“你想她/他是个公举还是王纸?”
“我只希望她/他是个健康活泼的宝宝,公举和王纸都不错!”
“你觉得我们以后有资格让孩子拼爹拼妈吗?”
“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实力让她/他拼,但不能让她/他依赖着爹妈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