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没学过经济学的时候,我以为经济学只是对大市场范围的宏观经济进行研究的成果。
学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像是一棒子打翻了我很久以前对经济学的看法。
原来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需求和供给,都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上的。
1,个人估值
根据阿尔钦(Armen Alchian )的定义:“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数量。”
划重点,是一个人。
一个集体不会思考什么是价值,作出价值判断的一定是一个人。
而且这不是一个空想的,是愿意支付的其他商品,是存在于现实中的。
2,区分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
客观价值论的意思是说,所有世界上的物品,都有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而价格只是围绕这个本质的、客观的价值上下波动的一个现象。
而主观价值论说的,是所有的物品,它没有什么本身内在的价值,只有人对它的判断,人觉得它有价值,它就有价值。
那么主观价值论有什么好处呢?
2.1客观价值论能解释的现象,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
打比方说,一辆车,客观价值论为这辆车之所以贵,是因为它里面凝聚的金属,技术含量和所有人的劳动主动。主观价值论的解释是,有人喜欢他,愿意买它,所以他贵。
2.2客观价值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个人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
打比方说。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明星,拍广告,付出同样的劳动。为什么明星拍广告能赚钱,而普通人拍广告不能?
客观价值论,没有办法解释同样的劳动,为什么会有价格的差异。而主观价值论就可以解释。因为明星有更多的人喜欢。而普通人太多了,不会有大多的人认识喜欢一个普通人而不是认识一个明星。
2.3有关价值论能更好指导生产
客观价值论认为,一件商品,它包含了多少的劳动和材料,它的价值就是多少。
主观价值论则认为,人们花多少时间有多少材料做的产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这个产品有多大的需求。
这里似乎又关系到成本的关系概念。
前面学到成本是由需求决定的。当我们需要什么的时候。这个产品才投入生产。需求量越大,生产量就越大。
这里似乎就可以看出计划经济体系和商品经济体系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