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曹丕,你或许不大了解,但一定背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名句。
连小学生都知道,曹丕因为嫉妒自己弟弟,让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不然就杀了他——多么阴险善妒的人。
瞅瞅,这不是蠢坏是什么?明知道自个儿弟弟是个语文天才,还用他的拿手科目去考人家。
曹丕要是泉下有知,一定憋屈坏了。“七步诗”就是一古代段子手编的段子,被八卦经典《世说新语》收录。1800年来,经久不衰。可见,传谣容易,辟谣难啊。
忘掉“七步诗”,你绝想不到,作为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居然意外地细腻敏感,甚至有点中二……
曹丕有个特别小公举的爱好:爱吃甜,还爱写吃后感。
如果放在今天,他大概可以出一本畅销书《曹子桓谈吃》,或者做一个吃播主播。
其中曹丕最爱的,还是葡萄,爱到什么程度?
他给朋友写信的时候,曾写“论葡萄的101种吃法”:
“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又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
翻译一下:“那么多好吃的水果,但值得我反复说的,只有葡萄。甜美多汁,又适合夏季消暑,又能酿成葡萄酒,好吃!”
他不仅私下说,写给群臣的文件里,他也说:“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
这天,荔枝快递到了。听说大家都爱吃荔枝,曹丕给大家伙儿分分,自己也尝了尝。
吃完,曹丕对这届干部们很失望:也没有很好呀,你们为啥都爱吃荔枝呢?葡萄不好吃吗?
哎,瞧这委屈巴巴、努力卖“安利”的样子,跟“帝王”形象差的有点远。
后来,曹丕还在《与群臣诏》三篇里,隆重推出了“魏国甜食三部曲”:安邑御枣、真定郡梨、新城肫羊配蜜饯。
这让我对“诏”的性质产生很大怀疑,这真的是官方文件?
他爱甜食、爱游猎、爱写文章、爱玩弹棋……但这些东西对他而言,都是无法填补他内心不安的“小确幸”。
欢愉与压抑,是曹丕人生不可分割的AB面。
“何尝快独无忧,但当饮醇酒,炙肥牛”,你是否觉得生来就是“权二代”,曹家小二子真好命?
可曹丕的忧愁无人了解:“奈何复老心皇皇,独悲谁能知?”
作为家里头的老二,上有“继承人”的大哥,下面弟弟一个比一个聪慧讨喜,而曹丕呢,是被忽视的那个。
这还得从头说起。曹丕做“嫡长子”,是半路出家。
曹丕原本小日子挺安逸,兄友弟恭。只是一切在他11岁那年变了,他的大哥曹昂,为救老爹牺牲在宛城。同时,他的老妈卞夫人上位,成为曹操继室。
他被推上“嫡长子”的位置,然而曹操对他并不满意,迟迟不确立继承人。曹丕惴惴不安,如同走钢丝。
卞夫人一口气生了好几个儿子,很少关注曹丕,这点上,夫妻两人出奇一致。可怜曹丕爹不疼娘不爱。
曹操心里中意的儿子是曹植,他曾明确表示,“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一看曹植就是能做大事的人!
曹丕呢?
曹操待曹丕很疏远,宁愿夸侄子“吾家千里驹”,也不愿意夸曹丕。
曹操经常做一件事,挺缺德的。他把曹丕曹植兄弟俩叫到一起,让他们限时写命题作文。
明知道,曹丕写文章“虑详而力缓”,他写文章不靠一瞬间的灵感,而是需要时间仔细构思,但曹植“思捷而才俊”,速度哗哗的,一蹴而就。
一快一慢,怎么比?这偏心不要太明显。
最夸张的一次,曹植和曹丕一起给新“地标”铜雀台写文,文章交上去,曹操先看了曹丕的,说:“不错,挺工整的,就是怎么这么短呢?像没写完。”
……爸,你说呢?
曹操又看了曹植的《铜雀台赋》,脸上乐开花:“我儿子写的好,长大了啊。要好好奖励你,封你个平原侯吧!”
真的,曹丕大概是充话费送的吧?
好在曹丕够坚强,他忍。曹操面前,他不敢犯一丁点错误,争当“道德模范”。《三国志》记载,曹丕是个极度自律的人。
他五岁学射箭,八岁能骑射,大哥死后,他接受的训练更加严苛。诗书文学,曹丕“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背诵诸子百家,一刻不敢懈怠。
压抑狠了,就只能默默把“日记”当成树洞,所以他多愁善感,顾影自怜的小情绪总在文字里流露。
送走曹操西征打马超的军队,“留守儿童”曹丕在日记里写道:
“建安十六年,上西征,余守居,老母兄弟皆从,不甚思慕。”
“不甚思慕”,老爸老妈弟弟们都跟着去了,留下他一个,不知道这种想念,有多少复杂情绪在里面?
因为不受宠,曹丕经常是被“剩下”的那一个。
然而,作为“留守儿童”专业户,曹丕也有一段意外的好日子。
那会儿曹丕刚刚19岁,曹操去前线高干,曹丕带着政治任务被留在南皮小城。当时曹操准备组织一个“文化部”,让曹丕去接待文人。
曹丕不敢掉以轻心,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社群活动,他对名士诸子们早有耳闻。终于要见面,还有点小紧张。
没想到,他从此打开新世界大门:他们竟很聊得来。和文化人纵山玩水,没事在家里喝茶聊天,开个home趴,曹丕乐在其中。
古代最早的文学沙龙就这么诞生了。
因为文化活动搞得好,曹丕结交到了一批好基友,他们的小团体有个拉风的名字:“建安七子”。
由于曹丕特殊的成长经历,他骨子里的“小公举”属性,每每压抑久了,就要冒个头。
他身上有一种与帝王不相符的“天真”。
在南皮的半年,曹丕和建安七子结下深厚的情谊。
然而可惜的是,“七子”领袖人物王粲,英年早逝。曹丕心情沉重,祭奠的时候,他领着一众好友站在王粲坟前。
他整理仪容,沉痛地说:“仲宣活着的时候,最爱听驴叫,我们学一声驴叫给他听听吧!”
说完,曹丕身先士卒,自己先叫了一声。
随后,一片驴叫声伴着哭泣声响起。
这就是著名的“驴鸣送葬”,故事的真实性已经不可考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事儿曹丕也不是干不出来。
曹丕的“天真”,同样体现在他不合适时宜的“中二”举动上。
就说说他戴上太子桂冠那天吧。建安22年,在朝中元老辛毗的支持下,曹丕宝宝终于成为魏太子。
苦尽甘来,曹丕掩不住内心狂喜。
屏退左右,曹丕见到辛毗就扑上去,搂住他的脖子,转个圈,满眼都是小星星:“辛先生,你知道吗?我好高兴!”
辛先生愕然,看着搂着自己的“小公举”。
这,这什么情况?
回家之后,辛毗把这件事告诉女儿,辛宪英皱着眉头说:“太子这样喜形于色,我要为魏国的未来担忧了……”曹丕就这么被小姑娘无情嘲讽。
然而,事实证明,曹丕除了死得太早,他这个皇帝干得还不错。
他最有远见的地方,在于他把曹操的文化战略发挥到了极致。
友人们一个一个逝去,留下无数优秀的文章,让曹丕有了保存篇籍的想法。
当时的环境,对文学作品的留存压根不重视。就连曹植,也瞧不上曹丕:文学,不过是“小道”而已,军事政治,才是“大丈夫”。
这时候,就显出曹丕先进的文化传播意识。他认为好的文章应该为后世流传。
曹丕十分坚定,哼哧哼哧,编纂文集,写成《典论》。
这是他英雄的老爹、天才的老弟都做不到的事。把文学提高到扬名不朽的高度,曹丕是第一人。
曹丕,就是这么一个不太“伟大”的皇帝。
但我们的历史上从不缺伟大的皇帝,像曹丕这样可爱的“小公举”,还挺稀缺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