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标 | 文
44个字卖了462万!这封嘱咐同僚看完烧掉的短信,为何流传千年?
这封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拍出462万元的书信,只有44个字,至今有一千年的历史。它是北宋文学家,一代名相富弼所写。富弼,字彦国,为官清廉,范仲淹称赞他是“王佐之才”。他不仅文章写得好,还写得一手好书法。但他传世的书法作品仅有两件,这封短信是其中之一。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封被后人称之为《儿子帖》的书信,信中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原文内容也就三句话,44个字:“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京城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大概的意思是说:“我儿子生性鲁莽愚钝,加上又不懂事。”很显然这只是富弼的谦虚之辞。自己位居名相,儿子也不可能鲁莽愚钝到哪里去啊。这是第一句。
第二句是说“在京城里,我极少有相互信任的知己,除了你几乎没有。”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一说明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二这也是掏心窝的话。谁看了这样的肺腑之言,都不会无动于衷,更何况对方曾是一代名相,这简直是让对方有种受宠若惊之感。
第三句是说“我就经常教导儿子来拜见你,还望你在百忙之中一一指教。这对我就很幸运了,对我儿子更是幸运了。”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理解,这句话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就是让同僚指教儿子而已。但是,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这句话是这封信的重点。这“指教”是另有一层含义的,要不然,也不用在“指教”前面加“一一”这两个字。直接写百忙之中多指教就可以了。之所以用“一一”来强调,就是请同僚帮忙的意思,毕竟自己已经不在位了,只能把儿子相托于同僚。
其次,看紧跟后面有两个“幸甚!幸甚!”,这说明对请他帮忙的这件事,他是很看重的,把儿子也拉上了,父子两人齐上阵,这可不是一般的“指教”了。
再则,看最后一句更说明问题了。“此亦乞,丙去。弼,再上。”这里的“丙去”,是烧掉的意思。这就是嘱咐的意思了:“这信还乞求你,烧了。富弼再次拜托了。”如果这件事不重要,为什么要嘱咐把这封信烧掉?
由此可见,富弼写此信时,已退位,并移居故里。如果在位,为儿子谋个差事,还需要自己操心吗?不在位,人还在京城的话,就可以直接登门拜访,当面说即可,没有必要写这封需要“丙去”的信了。
既然要“丙去”,说明富弼不想让第二个人知道,原来的客气话“望一一指教”,其实是有所指的,这是在走后门,求同僚帮儿子谋个一官半职。这才是要烧掉的原因。说明他做事很是谨慎,另外被人知道也怕丢人,有损他名望。
这封信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至今,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还有收到此信的同僚,没有不听从他的嘱咐把信烧掉,实在是因为这封信的字写得太好了,就是一件难得的书法作品,任谁也舍不得烧。尤其是一代名相的手书墨宝,何其名贵,怎么可能舍得烧掉呢。因为从目前的真迹来看,这不是一封完整的信件。右起第一行的称呼和问候语被剪掉了,一开始就出现正文内容。这不符合常理,唯一合理的推断,就是收信人一开始就把这部分剪掉了,目的是要把这封信的正文当成书法流传下去。
▲富弼另外一幅名作《温柑帖》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这封书信不仅成了富弼书法的代表作之一,而且还是两件传世书法作品中的一件。所以,一千年后,这封只有44个字的信当作一件书法作品,卖出462万的高价也不足为奇。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