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者,符先天之脉,合玄元之体,在人则为心,在事则为机,冥而无象,微而难窥,秘密而不可测,笔之于书,天地之秘泄矣。
原始章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分开使用就有五个方面,合起来是一个道理。
道,是自然和人事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宇宙运行和社会前进的准则。只有把握了这个道,才能万事顺利。
德,就是人的德行、品质、修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为人处世的标准。
仁,所谓仁者爱人。仁,就是仁爱,是对家人、朋友、陌生人的爱和宽容。它发自人的内心,是人善良天性的发扬和体现。
义,是社会的正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
礼,是待人处世的礼仪和礼节,是文明的表征。讲究礼既是自己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以上五个方面是立身、成名的根本。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所谓道,就是人所走的道路。但万事万物却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道对宇宙万物的包容广阔无边,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动静举止、言谈仪表,到漫无边际的宇宙、纤细的草籽内核,哪里没有道的存在呢!
道是这样的无所不在,但普通人并不能够真正了解它。人们只能了解它的某一个方面,比如:仁者体会到的是仁,智者体会到的是智。
天有昼夜四时的变化规律,这是天理自然之道;大地也按照四时节气生长荣枯,这是地利自然之道;人如果能够遵守世间的伦理道德,同时上顺天时、下察地利,就掌握了人事自然之道,就可以成就一切事情。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所谓德,就是人的所得,就是让世间万物各得其所,得到它所希望得到的。
有所求就是欲望,有欲望而不能实现,就不是德。可见所谓的“德”,就是“得”,就是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材,使世间的万事万物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而绝对不是据为己有的意思。也就是孔子所希望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境界。
只有以道德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才能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君臣父子才会各尽其责、各得其位,鱼虫草木才能依从自然规律生息繁荣。只要遵从这样的法则,大欲求必有大成就,小欲求也有小成就,从自身的修养到万事万物,没有不能得到的。
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功德、最大的谋略!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所谓仁,是指对事物和人类有亲切的感情和关怀,有慈悲恻隐的心肠,让万事万物都能够遂其所愿、有所成就。
仁爱的本质如天,无所不包;如海,无所不容;如雨露,无所不滋润。慈惠恻隐是仁爱之心的具体表现,真正具有伟大仁德的人,虽然不刻意去和天下人亲近,但是天下人民无不自觉自愿地亲近他。因为没有一个人得不到他想要的,没有一种生命不生机勃勃。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所谓义,就是对功过是非的判断要公平、合理、适宜。做了好事,有功,就应该奖励;反之,做了恶事,有过,就应该惩罚。
礼者,人之所履,凤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所谓“礼”就是做人处世的规矩和法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礼,不明礼,就不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社会失去了礼的约束和规范,就会陷入秩序的混乱和精神的迷失。所以,规矩、法则、制度是社会繁荣的根本。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上述的道、德、仁、义、礼,是做人的根本,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成功的人,上述的五点缺一不可。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自古以来,成名立业的伟大人物,对事业、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原因看得很明白,对成功和失败的法则也都有深刻的体察。他们既能预测未来的趋势,又能洞悉兴亡成败、治乱去留的玄机。由于对主观和客观的规律,时事变幻的奥秘洞若观火,所以天下的兴亡就像掌握在他的手中一样。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这里所谓的“道”,就是成功之道,是自身修养的本领和能力。这些素养就好比渡河用的船,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工具。但只有船,没有水也过不了河,水就像机会一样。
所以,人中之龙,都怀抱利器,悄悄地潜伏着,等待风云际会。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如果时机到了,能够达到极高的地位,建立伟大的功勋,就迅速出击。但如果一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就不如隐姓埋名,不伤害自己。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德行足够高的人,尽管不能在当世建功立业,也能够名垂青史。
正道章
德足以怀远。
中国古人有“王道”与“霸道”之分,以德服人、以德治国是统治的最高境界。
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信就是要讲信用,如季布之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成名的根本。所以,自古成大事业者大都沉默少言,因为言多必失。能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的人自然能让所有的人信服,而不论贤与不肖,皆能信之,这就是“信足以一异”的含义。
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才气要洞察今古、通达无碍;智慧要能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知众而又能容众。这就是所谓“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的含义。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能够被人奉为一时行为之楷模,并起到表率群伦的作用;在功名利禄、是非恩怨的复杂矛盾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大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说一不二,一诺千金,一旦做出承诺,一定遵守约定,即便吃亏受损,也决不毁约;廉洁奉公,重义轻财,能与下属同甘共苦。具备这些品质的,就是人中之“豪”。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揽权,也不越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在生死之间,以大义为先,义无反顾,不贪生怕死,即孟子所谓舍生取义。
见嫌而不苟免。
遇到可能引起别人猜疑的问题,不躲避,不退缩,处乱不惊,临危不乱,挺身以赴,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果断处置,这也需要过人的勇气和理性、冷静的头脑。
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面对义与利、生与死的冲突,能够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挺身赴难,决无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令智昏之类丧失人格气节的卑劣行径。
求人之志章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告子说:“食色性也”,孔子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没有欲望,人就失去了进取的动力,但对欲望不加以节制和约束,放纵自己也是错误的,会反过来为欲望所迷惑,从而伤害了自己。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人之所嗜所欲而有害者,唯独酒、色、财、气最为普遍。这四样东西,实为伤身、败德、破家、亡国之物。对于这些纵欲之物,完全禁止是做不到的,但不能没有止境,应该有个度。广厦千间,居之不过七尺;山珍海味,食之无非一饱。人生一世,本自清淡,所需甚少。只是犯了一个“贪”字,便衍生无穷无尽的悲剧。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修身之根本、富强之至道。
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在于要正视自己的缺点,经常反省自己、改正自己,摒弃不良的念头,培养真善美的情致,达到使错误的、丑恶的思想渐至于无的境界,那么,任何灾祸不用去祈祷,都将自行消失。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自古一来,酒以乱性误事,色以败德伤身。嗜欲对人的损伤,莫过于“酒色”二字。酒喝多了伤害身体,纵欲过度,有损精神。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知道人家嫌弃什么,远离它就没有危险;了解人家怀疑什么,躲避它就不会伤害自己。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要明白世间的大道理,必须博览群书;要解释所有的疑难,必须不耻下问。即使是天生具有圣贤资质的人,如不勤奋好学,他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品德高尚的人说话都很小心谨慎,从来不说大话、空话。他们有深厚的涵养,注重实际的行动,而不是高谈阔论。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恭敬、勤俭、谦虚、退让是立身持家的根本,是品德才智的基础。深谋远虑,才不会陷入穷困的境地。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朋友是五伦之一,常常关系到个人事业的成败,所以,古人向来强调交友要慎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仁义和刚直的朋友,能够帮助自己成功,克服自己的缺点,在患难之际,可以相互辅助,不陷于困境。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宽恕容人,忠厚诚恳,才能吸引人、团结人。
《淮南子》说:自己能够做到的,不能要求别人也做到;自己做不到的,就更不能要求别人了。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善于发现人才,也要善于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各安其位,才能成就大的事业。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谗言自古是祸乱的根由,明智的人善于分辨真话与谗言,并制止谗言的传播。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读史使人明智,鉴往而知今。古人的经验教训能够启发我们不致重蹈覆辙。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所谓谋定而后动,必须有洞察先机的才能,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预测到将来的变化,准备好应付的措施,这样,就是有突发事件也不至于应付仓促、手忙脚乱。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不能一根筋,不能固守教条,要懂得权变的道理,所谓冤家宜结不宜解。随机应变,是智慧的表现。灵活通变不是牺牲原则,恰恰相反,是机敏巧妙的迂回战术,从而解开死结,以免激化矛盾,同时诱导误入歧途的人走上正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所谓言多必失,做大事的人崇尚沉默是金、深藏不露,发达的时候,不炫耀,不张扬,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物欲。
不该说的说出来,便招惹是非;该说的不说,又失去了机会。只有慎重地行事,才能保证没有灾祸。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大丈夫应该独立自主,耿直顽强,不随波逐流,不朝三暮四,才能成就大的功业。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唯有勤勉奋发、精益求精,才能善始善终。只有有所遵循才能成就事业,只有谨慎才能保持基业长青。
本德宗道章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
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无不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仰,这是立身成名的根本。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事,认认真真地做人,长于谋划,才能有所成就。不懂得谋略,不精心策划,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安莫安于忍辱
能否忍耐一时的屈辱可证明一个人的心胸是否宽阔、目标是否远大。所以民间自来就有“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殃”这句俗语。
《易经》说:尺蠖的屈是为了伸,龙蛇的蛰伏是为了保存实力。
老子也说:忍受一时的屈辱是为了将来的荣耀,善于柔才会更强大。
先莫先于修德
古今中外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品德高尚,因为德高才能望重,德高才能服众。
《易经》说:君子应该及时地进德修业。
乐莫乐于好善。
修百善自能邀百福,竭千虑自必致千祥。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行善积德,自然福寿平安,所以根本不必担心前程的凶吉。
疏远邪恶,不做坏事,亲近忠良,多做好事,就会终身快乐。
神莫神于至诚。
诚心才能打动人,才能做大事,对别人以诚相待,才会换来别人的真心。
明莫明于体物。
所谓“体物”,就是体会事物的变化发展,从细微之处明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不被表面现象或者谎言所迷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必须具备足够的智慧和眼光,能明确是非准则,分辨自己的行为对错,然后才能够发现外物的微妙变化,从蛛丝马迹判断出事物的真相和形势的走向。
吉莫吉于知足
大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不过一饱而已。所以,知足者常乐,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伤害自己。
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停止就没有危险,就可以长久。又说: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祸患,没有比贪婪更大的错误,只有知道满足的人才能经常满足。
苦莫苦于多愿。
人心不足,欲海无边。但欲望的满足和追求应该有个合适的度,突破了这个度,没有止境地、贪婪地去索取,只能反过来伤害自己。
悲莫悲于精散。
这里讲的是养生之道,也是人生的大道。心是身体的主宰,精神是人的根本。心理混乱,就会在身体上反映出来。精神过度劳累、消耗、散乱,人的根本就动摇了,悲伤和灾难就来了。
病莫病于无常
“常”就是常态、常理,就是事物发展变化应该遵循的规律。无常是指无视或者不遵循这些规律,放纵自己,任意而为。其结果从身体上说会伤害身体,从人生上说,就是不走正道,就会招来灾祸。
短莫短于苟得。
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以苟且的、不光彩的、不光明正大的方式得到的东西不会长久,因为那不属于你,你得到的很勉强,所以,最后一定会再失去。
第二层含义是,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不能苟安于现实,要记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道理。
幽莫幽于贪鄙。
人一有贪心和贪念,就容易丧失理智。一旦被贪欲冲昏头脑,就不能把握自己,也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即使利害关系非常明白,也看不出来,所谓利令智昏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贪婪的人容易被物欲和眼前的小利所蒙蔽,招来灾祸。
孤莫孤于自恃。
自满者败,自恃者孤。自以为是,得意忘形,自然就陷入孤立。世上好骄傲的只有两种人:一是真有才,因而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另一种其实腹中空空,无德无能,但也照样谁都瞧不起。对于后者,失败是自然的;而对于恃才自傲的人来说,骄傲自满,过高地看待自己的能力,不听别人的忠告,陷于盲目,反而把自己的长处变成了短处。
危莫危于任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要重用他,就不要怀疑他,如果用而疑之,这对用人者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方面是出于对事业成败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自身安危的担忧。
败莫败于多私。
人都有私心和私利,此乃人之天性。但过分的自私就什么都得不到,相反,真正做到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公无私的人却可以得到一切,这就是私与公的辩证法。所谓:“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取天下者也。”以及老子说的:“夫惟不私,故能成其私。”道理是一样的。
遵义章
以明示下者暗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把别人的缺点看得很透彻、很清楚的确是聪明的,但也要给智慧不如自己的人留有余地。对自己,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对别人,这是大度和宽容。
有过不知者蔽。
自己不知道有了错误的叫作“蔽”。
迷而不返者惑。
人是欲望的主宰,如果反过来,被欲望所控制,那就颠倒了,就失去了人的本性,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以言取怨者祸。
人的许多麻烦和灾祸是言语上太随便、不慎重带来的。
令与心乖者废。
发出的号令和指示,应该和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致。如果不按照自己说的去做,说的一套,做的另一套,就失去了威信,成不了大事。
后令缪前者毁。
不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否则就失去了威信,下边的人就无所适从,任何政令都无法得以执行。
怒而无威者犯。
威严不是发怒可以带来的效果,只有内心公正、无私才会让人真心悦服,带来真正的威严。
好众辱人者殃。
侮辱别人、揭人家的疮疤和短处,嘲笑不如自己的人,以此显示自己的身份,或者以此取乐,必然招来怨恨和祸殃。
戮辱所任者危。
疑虑就会带来谗言和污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自己信任的属下的侮辱和迫害。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伤害了有能力的部下,也同时危及自身的安全。
慢其所敬者凶。
对以往尊重的人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如今渐渐怠慢了,说明这个人的雄心大志已经懈怠了,意志衰退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貌合心离者孤。
貌合神离,其势必孤,其力必散,其事必败,所以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
亲谗远忠者亡。
近小人、远忠臣必然失败。
近色远贤者昏。
女谒公行者乱。
昏君近色,后妃必然干政。枕边风起,天下必然大乱!
私人以官者浮。
任人唯亲唯私,甚至卖官鬻爵,必然导致政事轻浮、政治腐败。
凌下取胜者侵。
不能以势压人、以权欺人。否则,必将离心离德,彼此伤害。
名不胜实者耗。
名不副实的人,即使得到了显赫的头衔和名声,也是不祥之兆,最后必然导致灭亡。因为他的能力担负不起他的名气所应该承担的重任,只能为名所累,最后害人害己。
阴计外泄者败。
谋划一定要保密。
厚敛薄施者凋。
厚敛则民穷,民穷则国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
游士说客,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朝为布衣、暮即卿相,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富贵发达。而那些战场上的普通士兵,不但捐躯流血,还都很贫寒。这样的时代肯定是混乱衰落的时代。
货赂公行者昧。
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进行,那么,谄媚奸邪的小人就得志了,政治必然腐败,统治者必然失败。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
正确的意见很快就忘了,相反,别人的错误却抓住不放,这不会有好结果。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以德服人,才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让人真心归附;相反,只靠严厉的规章和高压的手段,去压服和束缚人,最后只能导致离心离德,人心涣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很小的进步,也应该受到鼓励,这样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另一方面,对别人的小错误应该宽恕、原谅,不该紧紧抓住不放,否则,会招来更大的怨恨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赏和罚必须分明、公平。无功而赏不能服人,无罪而罚人不甘心,都会使人产生逆反的心理,导致严重的后果。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听到好话和吹捧就高兴,而听到批评和逆耳的箴言就不高兴,甚至记恨人家,这就是失败和灭亡的征兆。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珍惜自己所有的,才会一生平安;贪求别人所有的,会反过来伤害自己。
安礼篇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
招人怨恨往往在于不能宽容别人的小过错。祸患是由于没有事先谋划好。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幸福是善行的积累,祸患则是恶行的积累。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
饥饿是因为不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农民。冬天寒冷,是因为懒惰,不勤于纺织。
安在得人,危在失上。
国家的安定在于善于用人,国家的危机在于用人不当。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富裕在于有长远的打算,着眼于未来;贫穷是因为不善于把握时机,抓不住机遇。
上无常躁,下多疑心。
做事没有准则,变化无常,不讲操守,下面的人就产生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
轻上就失去了礼节,慢待下属就失去了恩惠。没了礼节就产生恶感,而没了恩惠也就没人亲近。
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身边的大臣如果得不到信任、重用,远离中央的地方官吏也会看不起他们。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没有自信的人,对自己都疑神疑鬼,就不可能相信别人,有自信的人,绝不会轻易怀疑别人。
枉士无直友。
喜欢阿谀谄媚、行事奸邪的小人,就不会有真诚善良的朋友。
曲上无直下。
不讲仁义、没有德行的人,就没有敢说真话的部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在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国家,找不到德才兼备的贤人;在政治腐败、治理混乱的国家,没有善良的人。
走不视地者颠。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山要崩溃的时候,下面的根基先毁坏。国家要衰弱的时候,民生必先凋敝。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树根枯烂,树干和树枝必然朽坏;百姓贫困,国家必然残破。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跟随前面翻车的人走同一条轨道,也要翻车;与前代亡国之君做同样的事,也要灭亡。
见已往,慎将来;恶其迹者,预避之。
以史为鉴,注意吸取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谨慎地做出重要的决策,对已经出现失败迹象的事情,早做预防,趋吉避凶。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要有忧患意识,担心危险的才能安全,害怕灭亡的才能生存。一个人的行为只要合乎道义,就会吉祥喜庆,否则凶险莫测。有道德的人,无心求福,福报自来;多行不义的人,有心避祸,祸从天降。只要所作所为上合天道、下合人道,自然百福眷顾,吉祥长随。反之,百祸齐攻,百凶缠身。这里并没有神灵主宰,实为自然之理、因果之律。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决策正确,才没有祸患。而没有深谋远虑,就不能避免眼前的担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
志向相同的人,自然情投意合,都怀有忧患天下的人道主义,也必定能患难与共。
同恶相党。
同爱相求。
有相同爱好的人,自然会互相访求。
同美相妒。
同智相谋
“一山不容二虎”,智谋和权术相当的人,一定会相互谋划算计对方,视对方为敌手。
同贵相害。
同利相忌
同声相应,同气相感
有共同语言的自然易于沟通,愿意彼此呼应。气韵、旋律相同的就会相互感应,发生共鸣。
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
同一类人相互依存,主义和信仰相同的人相互亲近,灾难相同则相互帮助。
同道相成。
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操同样的技艺、做同样职业的人,往往相互嫉妒,竞争激烈,瞧不起对方。
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上述种种人事兴衰成败的经验,并非人力可为,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或因形势所逼,或因人性使然。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对这些道理有深刻的洞察,凡符合这些道理的,就顺势发展;凡违背这些道理的,就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以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顺从太阳的晨起暮落、月亮的盈亏圆缺,才有昼夜四时的循环;顺应宇宙阴阳的法则、万物生死交替,自然界才会有永不止息的无限生机;效法山川的高下,人类就应有等级秩序。这些都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客观规律。
按照国家的地理疆界,划分出中国和邻国的分野;根据人的德才品行,授予相应的官职;依照人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去做各种具体工作;根据业绩和功劳的大小给予合理的奖赏;按照各地不同的情况征收税赋;根据血缘关系来制定辈分长幼的伦理秩序。这就是圣人法天象地而推崇的社会的客观规律。
详体而行,理身、理家、理国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