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学习《象山文集序》,从文章中,我们了解到,阳明心学、致良知,就是圣人之学,是直承孔孟法藏。中华文化的精妙绝伦之处,就是探究心的奥妙。学习阳明心学、学习致良知,就是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
那么,如何致得良知,如何直达圣人的智慧呢?那就是放下功利之心,放下评判之心,放下好胜之心,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向内求,用心体会学问之根本精妙所在,用践行去印证圣人之学的智慧。文中,阳明先生举出了“矮人之观场”的例子,一人倡导,众人附和,并不知道悲欢从何而来,只看重听闻而轻视亲眼所见,犯了“在言辞上没有收获,却不向内心寻求”的错误,是因为人们有好胜之心、安于旧习并且固执己见而产生的。所以,一个人学习《象山文集》、学习阳明心学,一定要从内心去寻求道理。
联想到今天我们的学习,以前的我很是在乎,自己的功课有没有评委优秀,推荐到大群,如果没有,就会心里不舒服。还要到大群里读推荐的优秀功课,不是为的学习,而是想看看别人的功课,究竟好在哪里,其实就是自己的功利之心、评判之心、好胜之心在作怪。随着学习的递进,加上在诚意班担当,慢慢理解了推荐优秀功课的目的,也就不在乎自己的功课有没有评优秀,有没有推荐到大群。而学习和写功课的过程也更加用心,因为我知道,用心学习与写功课,其实就是自我对话、自我整理、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们来平台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为“优秀功课”,所以不要被“优秀功课”得表象所迷惑,而是应该踏下心来,用心诵读,用心体悟,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用心践行。说出来只是喊口号,只有做到才是践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去除、洗涤内心的蒙尘,收获原本自足、煜煜生辉的良知之心,直达古圣先贤的智慧,致得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