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五到这周一,我们前往了四川开展自然之旅,所以跟朋友们“失联”了许久。直到周一晚上走出机场,打开手机,才看到不断冒出的100+消息。
这是一次非常自然的自然之旅,想想看,一大早上推开木门,面前就是骏马在吃草,呼啦啦地一大群山羊从羊圈里飞奔出来,吃饭时旁边还有几只藏香猪过来凑热闹……让人忍不住想把它们也给炖了。
在自然中,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我们追逐着藏区、尔苏文化和空谷幽兰的草木山石,在高山峡谷中呼吸、跋涉,和山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耍。
在自然中,我们看到了“万物有灵”;在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和沙包、皮筋等旧玩具一起,被遗忘在落满灰尘的储物间角落里的自己。
1 一起来做游戏吧
正式行程开始的第一天晚上,在蟹螺堡子,冷到让人仿佛回到了冬天,我们对藏区的昼夜温差开始有了从书本到现实的认知。
不过到了第二天,雾气在金光的照耀下升腾,空气清新,很久都没有遇到能让自己这么舒服的环境了。仙境,这是最俗气但也最贴切的形容。
下午,当我们从山上采集了各种植物标本。回来的时候,在小河边洗植物根茎,刚好遇到了一个刚认识的小男孩。
上午的采风调研时,这个小男孩带着我们去听村里的老人唱歌
小男孩邀请我跟他去喝山泉水,之后一起玩“滚铁圈”。
我相信,大家对这个游戏肯定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它其实是需要拿着一个铁钩,推着一个铁圈奔跑,时而上坡、时而下坡,在地面上撒丫子飞奔。
不过稍不注意,铁圈就会偏离轨道,导致铁圈倒地。
我和其他小伙伴们都信心满满地从男孩手中接过铁钩和铁圈,手轻轻地一推铁圈,充分感受着铁钩和铁圈之间的摩擦,大步前进……
然后铁圈就不幸地拐到了路边的沟里。
经过一番不懈的尝试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手脚僵硬不协调的我们玩不来这个“年轻人”的游戏。
其实小时候我也玩过滚铁圈,在储物间的某个角落,无数旧玩具、缝纫机、电扇下面还压着一个铁圈。
当时的我还身形矫健,有一次买了一块游龙板(一种两轮滑板),在店家简单地教了一下动作后,没过几分钟就开始在大马路上滑了起来。
当然,现在的我依旧身形矫健,只不过推着铁圈跑了几个来回就开始喘而已。
2 阳光下最活跃的一道道光影,属于他们
两个小时内,我从村子里的孩子们那里,学会了滚铁圈、跳皮筋、三字抓人游戏,还顺便温习了一下小学时最喜欢玩的扔沙包。
他们的热情是我始料未及的。曾以为现在00后的周末都在手机的虚拟世界中度过,没想到阳光下最活跃的那一道道光影是属于孩子们的。
和孩子聊天,问到“你们平时在家里会做什么”时,有个小男孩憨憨地笑道:“偶尔玩电脑,打英雄联盟。”
电脑、手机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生活却要宽广得多。就像在这个雨过天晴的下午,孩子们写完作业,在可以选择玩手机打游戏的时候,三五成群地在树荫下奔跑,无忧无虑。
扔沙包,是因为叫来的小伙伴多了,而铁圈只有两个,所以玩可以让更多人一起来的游戏;玩跳皮筋,是因为扔沙包的时候沙包漏了,趁着一个小朋友拿回家缝补的时候用来消弭时间的;玩抓人游戏,是沙包扔了太久了,临时起的意。
玩任何游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即使是觉得有些无聊,也没有一个人离开。能和伙伴一起玩比什么都重要。
在那个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一群人”真正待在一起了。
曾有朋友说,现在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谈恋爱,无非是“吃饭唱歌看电影”的一套,宛如菜单般的流程。在这套流程中,我们只是某条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一个发条,瞟一眼就知道流水线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
可和这些孩子们一起玩,我发现我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游戏是什么,不知道他们会想出什么新奇的花样。
3 在城市中,哪里可以扔沙包?
和孩子们告别后,已经六点半了,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饭桌。
饭很好吃,肚子很饿,可不知为何,中间我却放下筷子休息了好几次,咕咚咕咚地喝水。
不是有多累,而是想,喘口气。
在孩子们的身上,我看到的其实是被丢弃在某个记忆角落的自己。
他们玩的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上下坡的地方就可以滚起铁圈,而跳皮筋用的绳子是用好几根鞋带连起来的。
跳皮筋时,有个小伙伴说了一句“稳住,我们能赢”,然后一个孩子哈哈哈笑着说:“你手游玩多了吧!”
是啊,我们手游真的玩多了。
就像上小学的时候,家里的玩具有很多,一箩筐一箩筐的,但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上体育课自由活动时,在学校旁边的小树林捡几根树枝,大喊着“长虹剑”或“巴啦啦能量”之类的口号,追逐打闹。
以前玩网游的时代,说最值得珍稀的不是游戏里打了多少装备,而是交了多少朋友。是啊,因为现实中不再有那样可以尽情扔沙包的机会,不再有那样可以大家一起吵吵闹闹蹦蹦跳跳的时刻,所以网络反而成了我们的寄托。
昨晚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个朋友转了一篇《人生的一切都起于童年》。里面说,“童年不是生活的准备期,而是一段真正的、独特的、光彩夺目的、不可再现的生活。”
大人总是喜欢说,“现在苦一点,等以后想玩的时候就可以尽情玩了。”可是人生中有些阶段,是一期一会的事情,如果没有抓住时间的尾巴,那老的时候剩下的只有遗憾。
想想看,在你所生活的地方,能不能找到一块地方,可以让你和朋友们重现一次童年丢沙包的欢乐?
城市里规划出各种专门的场地,散步的公园、羽毛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射箭馆……可当我们一时兴起想要玩丢沙包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一块空余的地方可以让我们自由奔跑。
4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
之前去乡村,别人问我们从哪里来时,我们说我们从上海来。但当孩子们好奇地问我这个问题时,“上海”这两个字在脑海中逗留片刻,嘴里蹦出的是“我从一个很枯燥很无聊的地方来,那里四面都是围墙。”
当他们问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说:“因为我觉得你们这里很好玩啊。”
听到这个回答,孩子们笑了。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听懂,但这些话其实不是说给他们听的,而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经历过这样的童年:
一二年级喜欢玩捉迷藏、扔沙包,或者是拿着两根木棍玩“警察小偷扮演”的游戏。
三四年级,学校里开始流行起悠悠球,上下课的走廊间都是学生们拿着悠悠球在比试过招。
而到了五年级,赛尔号、小花仙、摩尔庄园出现了。那些风靡一时的网页游戏,至今还是无数90后的回忆。同学之间一起组队打怪,讨论战术、经验,所谓“确认过眼神,一起刷副本”。
可到了六年级,课间的时候,我只能在走廊上趴着栏杆远望。
因为教室里呼噜声此起彼伏。在走廊上声音稍微大一点,就会被年段长瞪。
年级越升越高,学校变得越来越大,教室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可人却越来越独来独往。
人们常说,独立是一个人长大的标志。可如果独立意味着一个人靠着一部手机就能支撑起自己的小世界,那我宁可做那个叫嚷、嬉笑、跑得面红耳赤的小孩。
就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翻了一下百度百科,发现上面介绍说,滚铁圈是“七八十年代玩的游戏”。
那么,所谓现代,是不是就意味着人们要从熟悉到陌生,要拼命遗忘自己的童年,要把铁圈和沙包都塞到堆积旧物的角落去?
不要忘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Lonely kid hides in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