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我更觉得孩子像水。他们善良、宽容、纯洁、清澈,像山涧的小溪时而安静时而欢快。
特别喜欢儿童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小溪流之歌》中的一段:“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
形象地描写出小溪流孩童般的顽皮、可爱、好动还有纯真,他们最接近佛性,心怀万物,一切在他们眼中是那么美好、神秘、可爱!
孩子如水般包容: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关于孩子给大人打分和大人给孩子打分。视频开头:当一身泥巴,脏兮兮的孩子出现在父母面前时,父母多是惊讶和责备,用讯问的口气质问孩子:“为什么这么脏?怎么弄的?”没有一个父母关切地询问孩子到底出了什么事?有没有受伤?
当父母看到孩子因为帮助泥泞中奋力前行的三轮车主、卖菜的老奶奶及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时不惜把衣服染脏依然去做时,掩面而泣!他们为什么流泪:感动还是愧疚?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先入为主评判着孩子,否定、打压着孩子。妈妈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看电视:“作业做完了吗?一天光知道看电视。”其实是孩子做完作业,刚刚打开电视。
孩子把出去带的水全部撒在了花园里,大人斥责道:“真不懂事,把水洒了,你渴了喝啥?”其实是孩子看到一只蜗牛在努力爬着,想想它是不是渴了在找水喝。
孩子把爸爸最喜欢的杯子打碎了,爸爸怒吼道:“谁让你动我的杯子?”孩子吓哭了,只因为孩子在喝水时想着给爸爸也倒一杯。
我们大人到底怎么了?我们爱孩子吗?没有人会说:“不爱!”当面对孩子做的事时,大人第一时间脑海里出现的不是爱而是孩子又调皮捣蛋了,孩子又做错事了。
我们继续前面的视频:当问道如果给孩子打分时,满分10分,家长能给孩子打几分?最后统计:家长最高分是8分,最低是5分。就算被误解责骂但孩子给父母打分:全是10分,还有一个小男孩说给妈妈打100分。我们没有像孩子一样全身心地去爱他们。
我们没有孩子的包容,他们哭着哭着就笑了,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记着记着就忘了,因为我们是他们最亲的人。
孩子如水般柔顺:
稚嫩的话语、柔嫩的皮肤。他们像刚出芽的小草,水水嫩嫩的。清澈的眼眸,没有一丝杂质,像一尘不染的清泉,荡涤了世间的所有。
孩子见面不到两分钟就能玩在一起,甚至到离开都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因为他们柔软的本性不需要那些社会生硬贴给他们的标签,他们有共同的名字:孩子!
以水投水《列子·说符》:“白公曰:‘若石水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
无论是“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还是“泾渭分明”都形象地说明:孩子的通性和个性,还有他们的宽容心。
孩子如水般澄明,孩子的眼睛是剔透的心门。
孩子的眼睛是
秋日里山涧的一泓清泉
以清纯澄明的波影
映照着世间的一草一木、白云蓝天
一朵花儿凋零、一片树叶飘落
一只蝴蝶飞来、一只飞鸟掠过
都是她心湖上上演的
一幕幕童话
孩子的眼睛是
夏日雨后湛蓝湛蓝的天空
以大海般的澄清
和蓝宝石般的纯真
倒映着万花筒般的世界
布娃娃会哭 机器猫会叫
小小闹钟也嘀嗒嘀嗒叫个不停
原来世间的万物都有生命啊
小盒子会唱歌 小小蜡笔会跳舞
原来身边的一切都是鲜活的生灵
唐代李贺《唐儿歌》中有“一双瞳仁秋水”,以秋水比喻明洁的眼池;唐代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以“千斛明珠”比喻明洁灵动而温情脉脉的眼神。
明洁、灵动、好奇、清纯都是孩子如水般的心,真水无香,童心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