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因为实在是无事可写,也没有什么心思要说。大学的时候,同寝有一些女同学迷上了手帐。这阵风越刮越热,我却一直都不明白要那么多好看的本子写什么。后来明白,大抵真的是自己的一天无比乏味,也没有任何情绪触发的本事,才觉得什么心事都没有。小时候,家里大人对我的印象就是蠢蠢笨笨的,连家庭的详细住址都不清楚,和自己同桌处了一个学期,都不知道人家是哪里人。到现在想起来,我也纳闷自己为什么对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事情如此淡漠。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被我妈撺掇着第一次开始正儿八经地写起了日记。是很热的天气,几月不记得了,我和我妈一起在家里剥毛豆,两人对着一个小篮子,把剥出来的毛豆,三三两两地装进盘子里,准备中午吃。在漫长的时间里,我妈对我的学习说了许许多多的话,但我统统不记得。想来应该都是老生常谈,无非用心上进一类的教育,跟对我弟弟讲的话没什么分别吧。末了,她说让我多写写日记,每天写一点也行,为了我的作文将来不致于太难看。毛豆剥完了,我脸上也积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心里也只记得她叫我写日记这件差事。
后面当然是写起来了,每天只在笔记本上写三四行。B5的本子,一页可以写三四天的事儿。我知道我妈有翻日记的习惯,所以一直都觉得写日记是自欺欺人的行为。那时候,我已经有了讨好大人的心理,对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也有了谱,于是,整本日记最后都不过是流水账式的记录,毫无小孩儿的正常心思:没有什么渴望,也没有什么焦虑,生气伤心的事情更是没有。
所以,我的成长过程一直是这样,一个乖巧的孩子罢了,仅此而已。被保护,或者说是被压抑,最终变成了一个不会表达感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