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7年的第8篇文章
1.知识付费
知识是用来解释事物和解决问题的结构化信息,我们拥有的知识体系,影响着大部分的行为和决策,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决定了他的人生历程。
既然知识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了解知识的分类是第一步要做得工作。关于知识分类,有很多分法,例如,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依据知识能否被清晰的表述和传达,把知识分为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
2.隐形知识&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能被语言或书面表述出来的知识。例如《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作者将什么是用户体验,以及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这种知识就叫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不能够被清晰表述和传达的知识。你明白某件事,但是让你把这件事说清楚,你总是说不明白,这种知识对于你来说就是隐性知识,虽然你懂,但是你表述不出来。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能混的好的一般是两种人,一是能写的,二是能说的。因为不管是能写还是能说,他们都能将自己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这也是我为什么写作的原因。知道和能说明白或写明白,真的是两码事。
3.what、why、how、who
一件事情,首先你要知道这件事是什么(what);然后你得知道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why);知道了本质,接下来便要解决怎么做(how);如果你不是到怎么办,你要知道谁能办这件事(who)。这是另一种知识分类方法,这个方法的好处是能帮我们快速了解未知的知识,这个过程要经历三个层次,即:what——why——how,如果是在自己弄不明白解决不了,你还可以找懂得人去处理,即who。
know-what: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
know-why: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know-how: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
know-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
4.按照知识的功能和用途来分类
有一派教育家认为,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职业教育,更应该发展心智和扩展视野,既通才教育很重要。小时候被要求的德育体美全面发展,就是通才教育的理念,这是特别好的教育方针,只不过在学生阶段没有被好好落实罢了。既然被要求通才教育,那么人类所有的知识有多少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斜杠青年》这本书提出了张建林博士的分类法:按照知识的功能和目的,将知识分为四种。
①理解宇宙以及人类生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
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气候学,数学,概率统计等等,这类知识基本属于自然科学。
②理解社会形成和制约个体的社会环境,商业经济环境所需要的知识
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等等,它们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
③理解自己心理和情感世界的知识
当被羞辱时为什么会愤怒,遇到喜欢的人时为什么会心跳加速,我们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的,所有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都可以被归为此类。包括:心理学,哲学,美学,宗教,文学等。系统的学习此类知识,能帮我们理清生命的意义、内心的幸福等相关问题。
④专业知识
这是我们参与社会分工,立足于社会的知识。拿我来说,一名交互设计师,那么用户研究、产品设计、交互设计、UI设计、开发、测试等等,这些和我职业相关的知识便是专业知识。都是要去了解的,只不过是了解的程度深浅问题,这关乎我能否在这个商业社会立足,找到自己的价值。
5.知识分类只是第一步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上面介绍了三种知识分类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场景我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能帮助我区分,哪些问题是我懂但是说不明白的,这个时候我就要想办法讲给别人听或者写出来。当我要去了解某个新知识或新事物时,便会采用what-why-how-who的方式。在阅读,对书籍进行分类时,我便会采用张建林博士的分类方法,每当拿到一本书,便会在大脑将它进行归类,从而有利于大脑中知识的结构化和体系化。
知识管理涉及到知识的学习、保存、利用、分享、创新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知道了知识的分类方法,就能做到体系化的将学习到的知识有序的保存在大脑中,使用的时候能随时提取出来。所以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是第一步,只有做好了这第一步,后面盖的知识大厦才能屹然不倒。
看到最后,你有没有产生这样的疑问:就这么机械的将知识分类,这样真的合理吗?先自己想一想答案,再往下看。
合理也不合理,这是我给出的答案,合理是因为大脑认知新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将知识不停的分割,分割到大脑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科的原因。不合理是解释事物或者解决问题时,通常会涉及到多个角度,这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全貌,需要将不同的知识串联起来,那么如何串联起来?这里推荐两本书《万物简史》和《知识大融通》,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