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精要主义》

《精要主义》格雷戈·麦吉沃思(英)

第一章,精要主意的核心思维模式

导读: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模式一: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

无视拒绝带来的“失落感”。

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它的存在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任何人及任何力量。

模式二: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更多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

几乎一切事情的次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够。

扫描环境,寻找重要的少数,淘汰不重要的多数。

拒绝好机会,拥抱真正的契机。

更多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

几乎一切事情的次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够。

扫描环境,寻找重要的少数,淘汰不重要的多数。

拒绝好机会,拥抱真正的契机。

模式三: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审视每一个机会,如果对努力要实现的最终结果没有太大贡献,就不做那么多不同的事情。

在关键性战略领域,做出理智、慎重的权衡取舍。

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第二章,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一步:探索

导读: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要素一: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为自己创造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适时抽身,退一步看清局势。

用每天的第一个20分钟来阅读经典。

要素二: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放眼全局,而不是纠缠细节。

去粗取精,自律地调查筛选。

写日记,成为自己人生的记录者。

实地探索,认清问题的本质。

捕捉不正常和不寻常的细节。

明确问题,走出逃避推诿的怪圈。

要素三: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让游戏重回日常生活。

用游戏激发创意。

从过去的经历中开发出有关游戏的记忆,让儿时的激动重现。

要素四: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对自己的思想、身体和精神进行足够的投资。

粉碎睡眠的恶名,保护最重要的资产。

在工作中采取一些措施来明确地鼓励睡觉。

要素五:精选,只接受前10% 的机会

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

只接受前10%的机会。

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又明确的标准。

放弃“不错”,等待“最好”。

第三章 精要主义养成的第二步:排除

导读:摆脱无意义的多数

要素六: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很清楚”不够,“真的清楚”才行。

精要目标既具体可行,又鼓舞人心;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

只有目标真正明确,才能达到真正优秀。

要素七: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勇气,就是在压力下展现优雅。

——欧内斯特·海明威

把决定和关系分开。

优雅地说“不”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

关注权衡取舍。

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销售员。

说“不”是用人气换尊重。

一个明确的“不”比一个模糊的“是”更优雅。

要素八: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得太快,拒绝得太慢。

——乔希·比林斯

小心禀赋效应,假装你还不曾拥有。

克服对浪费的恐惧,承认失败,让成功开始。

不要强己所难,寻求中性的第二意见。

小心现状偏见,运用零基预算法。

不要随意承诺,先停顿,再说话。

不要害怕错过,逆向试行,战胜害怕。

要素九:编辑,看不见的艺术

删减,自律地抛弃那些好选项。

精缩,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

纠正,反观核心,调整方向。

少量编辑,知道在什么时候谨慎克制。

要素十: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安妮·拉莫特

不要把别人的问题,变成你的问题。

设定界限,才会拥有自由。

找到自己的坏事者。

制定社会契约。

第四章,精要主义的第三步:执行

导读: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要素十一:缓冲,充足准备带来优势

给我6个小时砍倒一棵树,我会先花4个小时来磨快斧子。

——亚伯拉罕·林肯

作完善的准备。

比预计时间多留50%。

做好情景规划

要素十二: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老子

弄清核心目标,确定扫除的障碍是什么。

锁定障碍,但不要试图一下子扫除所有障碍。

扫除障碍,从小处开始。

要素十三:进步,小胜的价值

每天都做一点接近美好未来的事。

——道格·法尔博

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

做好最低可行性准备。

直观地嘉奖进步。

要素十四:心流,常规造就天才

常规,对智者而言,与雄心壮志无异。

——W.H.奥登

彻底检修你的触发器。

创造新的触发器。

先啃最难啃的骨头。

建立混合型常规。

陈规陋习逐个击破。

要素十五: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活只在当下。如果放弃当下,你将无法细致深入地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刻。

——行禅师

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

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

存在,设计你的精要人生

避免碌碌无为。

——苏格拉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