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计算机的储存方式想起
让我们想象一下,计算机是如何储存信息的呢?
首先,计算机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将大量信息转化二进制);
之后,再进行储存;
当需要用的时候,就根据类别来提取所需的信息。
因此,我们也可以分析下,我们自己大脑是如何记忆、如何回想提取记忆的呢?
(二)我们是如何记忆?
借鉴于计算机,我们也可以是如此;
首先,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之后,对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联结(储存);
最后,在使用的时候,顺藤摸瓜(这其实就在瞬间就能完成的了)。
当然这期间还是涉及到很多不同的东西,不是什么信息都是需要记忆,也不是什么信息都是正确的。
(三)记忆的类别
而且,我们的大脑可远远比计算机复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从记忆保持的时长可以分类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记忆的内容可分为程序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包括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去了解这些‘知识’呢?或者这些分类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吗?
因为了解规律才能遵循规律,之后才能利用规律。同样的,我们只有了解自己大脑的记忆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记忆规律来克服生活上遇到的一些问题。
重点来了,在我们应对的考试和工作上,短时记忆是有成效,但更加需要长时记忆作为厚积薄发的基础。那怎样才能把所学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呢?
(四)如何转化为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而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短时记忆可通过复述的的方式来增加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几率。方式包括两种:1.维持性复述,即机械学习(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2.精制性复述(将短时记忆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组织,使其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当短时记忆能转变成长时记忆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尽管长时记忆容量很大,倘若其中信息是杂乱无章的,那么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所以,需要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来加工信息、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长时记忆力的知识是有条理的、系统的、易于提取的。
举个例子,陆教授的观点,‘健康是一个系统’。健康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总),
多层次包括基因、内环境、人的生理、人的心理(分),
基因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分),
性染色体,XY和YY,很多情商和智商相关的基因分布在X染色体上,所以后代男孩XY的智力很大部分由其母亲决定(再细分)
那长期记忆有什么信息加工方法才能更有条理、系统、易于提取呢?
1.类别群集;
2.联想群集;
3.主观组织;4.意义编码;5.位置法。
之后,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加工水平,但如果在加工过程,多鼓励自己积极思考信息是如何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对自己的意义、甚至加上感觉的特征,这样的信息才能储存得更好。
之后,回忆,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建立起记忆的架构),不仅包括提取储存的信息,还包括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以重建过去。
重新整理一下记忆过程:
1.记忆: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两种方法)增加转变为长时记忆的几率;
2.思考:通过对信息的加工(5种方法)、回忆(主动的建立架构),使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
也可以概括为:记忆-思考-记住。
最后,再补充一句较有意思的话,一个信息能否记得住、记得牢,取决于自己对这个信息主动加工、主动回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