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容易被天气左右心情的人。阳光明媚,心情开朗,天气阴沉,心情也会不自觉地沉闷起来。可是这天,我看完喜鹊筑巢,心情也像喜鹊一样不由自主地明朗了许多,尽管这天还是中雨!
虽说初春的雨天更加湿冷,可尽管如此,还是阻挡不了我要出行探春的心。我们一路地铁来到了西湖边的断桥,西湖的垂柳早已被风吹绿。一株株垂柳绕着西湖边随风飘动,衬着湖面上的一圈圈涟漪显得更加妩媚动人。再加上这绵绵的春雨使得湖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云烟,江南的味道尽显其中。这恐怕是西湖最美的春色了,惹得湖边的许多游客都纷纷留影。这样的烟雨西湖是真的美!但我的目的可不是这么简单的陶醉。
断桥附近就是著名的宝石山,雨游西湖对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可是雨爬宝石山我想一定别有一番情趣!我和先生沿着路边的石阶拾级而上,首先来到了一个废弃的艺术馆,这家艺术馆已经被封,房子是较为现代的杭式建筑,白墙黑瓦在树木的掩映下倒是很入境,这样废弃了倒是有些可惜。走过艺术馆继续登石梯,一眼就能看到一个褐红色的巨石,巨石上有很多人工凿成的洞,据说这里曾是一座古寺。在古寺遗址小憩之后,我们沿着向西的小径慢慢行走。小径旁边是当地居民的砖木结构的老屋,里面还存留着当年的生活气息。再往前就是一个巨大的石壁,石壁上还有很多残破的佛像,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可见当年佛教在杭州的盛行。石壁尽头是一个岔路口,向西是下山的路,向北则继续上山。我们顺着山势一路攀登,其实也算不上攀登,这里山势平缓,走起来也毫不费劲。可能因为雨天的缘故,这里游客极少,偶尔才会遇上三两人,这样倒是我最想要的——清静。我们一路谈论、猜测这里可能的历史和过去的岁月,一路拍拍风景,偶尔也来个自拍,一路享受着这样的闲暇时光,享受着这样难得的雨天山景,感觉无比自在和满足。
沿山而上,有一个营业的茶室,茶室后面就是著名的保俶塔。保俶塔是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佛塔,后重修多次,保存至今。保俶塔细细高高,与雷峰塔隔湖相望,有“保俶如美人,雷锋如老衲”的说法。保俶塔附近有许多奇怪的大石头,这些石头看上去好像一碰就会滚落下来。边上还有凉亭可供游人休憩,凉亭西边有个天然的巨石正好压在两个山石之间,俨然一个天然石室,名为川正洞。这时雨淅淅沥沥下得比原先更满一些,我们打算进入石室躲避一会儿,进入石室,里面连接着一个天然石隙,让人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我们哪还顾得上躲雨,看到这天然的“一线天”,就迫不及待地走进去了。要想过了这石缝,连避雨的伞都得收了起来,这里只够一人通过,沿着两石中间的石阶,我们一个一个地往上攀爬,过了石缝,再爬上石山顶,眼前豁然开朗,西湖的景象尽收眼底!虽然山上远眺西湖不是第一次,但不得不说雨中的西湖全景更富有诗意。再往东一看,哇!我们已经可以与原先只可仰望的保俶塔比肩了!这应该就是宝石山的山顶了。雨爬宝石山的惊喜还真是与众不同!
赏了这雨中的湖光山色,我们继续西上。山路都是青石砌成,雨水冲过格外干净。雨天的宝石山负氧离子充足,空气中夹杂了春草和春木的味道,闻起来也格外清香,绝对是个洗肺的好地方,更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走过蜿蜒的山道,沿着路口向西可以闻到炉香的味道,在山坳间有一座道观,名为抱朴道观,是以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的道号抱朴子为命名。我们没有前去问道,而是继续从另一条岔路拾级而上前往牛背脊,沿牛背脊往南登上初阳台。这里已经是葛岭之巅。初阳台,顾名思义,我想一定是看日出的地方。相传,这是当年葛仙翁为炼丹所置,也是他观察日出之所。据说,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能见到日月并升之奇景。整个建筑都是山石所建,朴素而庄严。
此时,我们已经在山上走了两个多小时,脚也有些酸痛,便西从栖霞岭下山。从这里下山比上山的路更陡峻一些,可能也正因如此,下山的速度感觉快了许多。
雨爬宝石山我们领略了诗意的西湖春景,更令人欣喜的是,宝石山、葛岭、栖霞岭三山相连,山中不仅春色宜人,而且山路相通,大大满足了我们的猎奇心理。对于我这个登山爱好者,登宝石山这不是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